-
佳曜 發達集團代表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8-20 14:19
好水----------/1
文/ 陳孝行教授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夏天即將來臨,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下,飲用水的安全與衛生問題也受大家重視。花錢買包裝水,容易增加環境負擔,若能對住家飲水安全及污染源多加瞭解,除了可以保障家人健康外,也能減少環境資源的消耗。
自來水的來源與處理
我們的飲用水主要來自地表水或地下水。地表水抽取自露天的河流、湖泊和水庫;地下水則從深入地下蓄水層的井中抽取。而自來水經由淨水場將自然界循環不息的天然水經過一連串處理過程後,才送達每戶人家提供安全又方便的飲用水。
雖然透過自來水場的妥善處理,也符合嚴格的飲用水水質標準,但在輸送過程中容易發生「二次污染」,例如:輸送管線腐蝕、管線錯接、水塔未定期清洗、飲水設備未定期保養以及停水後恢復供水等所造成的污染。民眾常在不知覺的狀下,飲用了因二次污染所導致水質不佳的自來水,以下提供一些減少水源二次污染的方法供參考:
飲用水應使用冷水管線
一般民眾無法經常更換自來水管線,因此易喝到因管線老舊腐蝕所溶出的重金屬,若自來水停留在供水管線愈久,水管中金屬溶出機率愈高,就愈容易被污染。此外,不要飲用熱水管線的水,因為熱水管線比冷水管線更容易溶出金屬,裝盛飲用水時,請務必接用冷水管線的水。
定期維護、清洗飲用水設備
家庭水塔、蓄水池的清洗相當重要,至少應每半年清洗一次。清洗時應澈底清除蓄水池、水塔的沉澱物與雜質,且同時檢修各項有關設備。此外,在清潔過程中,須避免清洗藥劑的殘留,以免愈洗愈髒,再次污染水質。目前許多公共場所、學校或住家都自行設置淨水器、飲水機或中央飲水系統,這些設備在設置後,必須依保養維護規定,定期維護清洗、更換相關耗材,才能發揮淨水處理功能,確保飲水衛生。
停水後恢復供水注意事項
台灣因天候因素或自來水公司輸水管線更新工程等因素,停水是常見的現象。通常自來水於停水期間,管線內的壓力會比管線外的壓力小,極易造成管線外圍污染水滲入管線內,於恢復供水後,自來水便被污染了。因此建議民眾在停水前先儲備適量的飲水量,於恢復供水後不要立即盛水飲用,待供水穩定後,再採用管線水作為飲用水源。
瓶裝水的安全問題
目前,越來越多民眾選擇購買瓶裝水飲用。市售瓶裝水有兩種:一為包裝飲用水,符合主管機關規定的水源標準者(國家標準CNS12852);另一種為包裝礦泉水(符合國家標準CNS12700),必須是藏於地下的天然水源(自然湧出或人工抽取)。目前市面上少數幾個廠牌是以「礦泉水」為名稱,大多數瓶裝水只是地下水或自來水而已。這些商品,除了打著CNS國家標準的招牌之外,對於如何處理水源水質,其實並沒有作任何說明,甚至原水的潔淨程度也令人存疑。此外,環保署規定自來水的檢驗項目多達59項,而一般包裝水只有10項,顯見包裝水的水質並不見得比自來水更好。
另外,瓶裝水的容器多採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二乙酯),標示數字「1」。PET廣泛使用在生活上的各種容器,但沒有任何明顯證據證明PET會釋出化學物質進入水中。不過,將PET塑膠瓶放在炎熱的環境下存放,就有可能釋出化學物質,例如:把瓶裝水放在高溫悶熱的汽車裡,就存在有機污染物溶出的危機。此外,使用過的PET塑膠瓶,在某些環境條件下,會有細菌滋生的問題,危害人體健康。
瓶裝水的環保問題
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台灣一年飲用的瓶裝水高達11億支,平均每人每年喝50支的瓶裝水。但裝滿這樣一瓶水,要犧牲多少資源?從水的處厘,瓶身製造、清洗,一瓶600毫升的瓶裝水,就要浪費10.5公升的水。而製造瓶子的資源消耗,以及製造過程中所排出的碳(碳足跡)也是非常驚人。PET的製造,來自石油原料,經過挖掘、裝桶、運送到消費者手中,一支PET塑膠瓶需要用掉250毫升的原油,排出93克的二氧化碳。以全台灣來估計,光是瓶裝水製造就消耗了173萬桶的原油,或是排出102噸的二氧化碳,造成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相當驚人。
就價格而言,自來水一度,相當於1000公升,不論在台北市或台灣各地,一度都不超過10元。但是一般600毫升瓶裝水約18元,換算後比自來水貴3,000倍,如果計算一些進口品牌的瓶裝水,會比自來水至少貴8,000倍以上。想一想,自己帶水有多麼划算。
愛自己與地球自己帶水喝
少喝瓶裝水不只省錢,更能減少對地球造成危害。可以採取以下的方法:第一,少喝瓶裝水。第二,將煮沸或過濾後的自來水裝進可重複使用的飲水容器(水壺)中。第三,隨身帶水杯,減少瓶裝水的使用。簡單的三個觀念,就能讓你成為環保達人,做與不做,只在你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