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武 放長假2轉待命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7-20 09:35
世界“新七大奇蹟~~印加帝國遺址馬丘比丘
世界“新七大奇蹟~~印加帝國遺址馬丘比丘
美國人海勒姆賓厄姆因為100年前找到印加帝國遺址馬丘比丘而“知名”。馬丘比丘在克丘亞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如今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和拉丁美洲知名旅遊目的地。
137077
得益於近百萬秘魯人本月慶祝“發現馬丘比丘100週年”,賓厄姆重返公眾視野。但是,秘魯人不把賓厄姆視為英雄,而稱他為“謊言家和強盜”。
137078
探尋“失落”
賓厄姆是美國人,1875年生於新教家庭。。他不願追隨父輩傳教,轉而投身學術研究,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耶魯大學聘任他為南美歷史學教授,促使他踏上南美大陸。
1909年,賓厄姆來到南美,決定以古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為起點,重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至秘魯首都利馬的古道。
抵達庫斯科後,賓厄姆獲邀考察建於15世紀的堡壘喬昆丘拉。當時,多數人認為那是印加文化中的“失落之城”,印加帝國最後一名皇帝在那裡抵抗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賓厄姆不贊同,認為“失落之城”另有他處。
賓厄姆返回美國,打算謀求資助,重新考察並找到“失落之城”。
他1911年再次踏访库斯科。找尋兩個星期後,7月24日清晨,在一名當地男孩帶領下,他找到馬丘比丘,在日記留下對這座“聖城”的最初印象:“在綠色植被覆蓋下、由城牆和建築物構築的迷宮”。
賓厄姆堅信那就是“失落之城”,不斷尋找證據並出版《印加失落之城》等專著。
如今,歷史學家一致認為,那並非“失落之城”。馬丘比丘1440年至1500年建造,時屬印加王帝國末期,是貴族聚居地,當時居民大約500至800人,多為女性,在那裡休息並舉行宗教儀式。
“借走”文物
一年後,即1912年,耶魯大學、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時任紐約珠寶首飾經銷商蒂芙尼(Tiffany)公司總裁的妻子阿爾弗里達米切爾提供資助,賓厄姆組織一次更大規模的考察,地理學家、考古學家、工程學家和地形學家同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1913年慶祝創刊25週年時,發行馬丘比丘特刊,刊印首批照片,獲得廣泛關注。
賓厄姆1915年組織第三次考察並與時任秘魯總統奧古斯托萊吉亞商定,把部分馬丘比丘文物帶回美國研究,承諾18個月後歸還。
然而,期滿後,賓厄姆沒有歸還,聲稱沒有來得及仔細研究。就這樣,大約4.6萬件文物,包括陶器、紡織品和人骨,被耶魯大學“借走”將近一個世紀。
秘魯政府要求歸還這些屬於秘魯文化遺產的寶物,耶魯大學以秘魯沒有能力保護這批文物為由,拒絕歸還。為追回文物,秘魯政府與耶魯大學對簿“公堂”,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出面協調,耶魯大學最終妥協。
第一批文物2011年3月運抵秘魯,其餘定於2012年前全部送返秘魯,在庫斯科博物館永久展出。
獲稱“強盜”
文物之爭使賓厄姆在秘魯名譽掃地,但這不是損害他聲譽的唯一事件。
賓厄姆宣稱發現馬丘比丘不久,英國傳教士托馬斯佩恩說,曾先於賓厄姆到達馬丘比丘。另外,最新發現顯示,德國工程師奧古斯托伯恩斯1860年左右、即早於賓厄姆40多年到達同一地點,且有確鑿史料證明他在那里居住,繪製這片土地最早的地圖。
一些學者認為,賓厄姆聲稱自己發現馬丘比丘有些“言過其實”。
秘魯人類學家豪爾赫弗洛雷斯奧喬亞說:“這個考古點在16世紀史料中出現過。馬丘比丘先前屬於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統治範圍,19世紀末有人居住在遺址附近。”
奧喬亞認為,有必要澄清秘魯本月舉行的慶祝活動主題不是紀念“發現100週年”,而應是紀念“科學發現10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