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頭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7-03 09:38
睜開心靈的眼睛
任何細心的讀者都不難發現,優秀的文藝作品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作家有一雙獨特的慧眼,在我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中發現了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
我們通過作家的眼睛,驚奇地看到震撼人心的真實和奇特想像。
這就是一個好作家與平庸作家的根本區別。
在一般的作家的作品中,作家告訴我們的和所表現的,都是讀者早已知道的和熟悉的生活,就是說,他們用了與我們相同的眼睛去看和感受這個世界,因此沒有任何獨特之處,嚴格地說,他們不適合從事文藝創作,他們應當改行去從事其它職業。
因為從事文藝創作必須有一雙心靈的眼睛,智慧的眼睛。
我記得國外有一本童話叫《小王子》,作家以外星球的小王子的經歷和見識來描寫地球人類的生活,通過小王子的眼睛和敘述,我們深入瞭解了作者那一雙敏銳而深刻的眼睛,多麼地獨特而新奇啊!
在小王子的眼裏,孩子們才是真正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活得更有意義。
雖然孩子們所接觸得都是一些玩具,所從事的都是一些遊戲,但是他們都知道人生需要什麼,什麼才是最寶貴的。
相反,在小王子的眼裏,成人卻並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並不十分明白生活的意義。
他們工作、勞碌、掙錢、佔有、掠奪,卻往往瞎忙乎一場,到頭來是一場空。
作者給了我們讀者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孩子們比大人們更懂得活著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因為孩子們更珍惜比金錢、權力、名譽等更重要的東西。
與心靈的眼睛相對應的是肉體的眼睛。
因為人人都有一雙這樣的眼睛,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所看到的人事和景物都大同小異。
如果你只把肉體眼睛看到的人事和景物,告訴給另外一個人,就不會有多大的意義,一點價值也不會有,因為大家都有這樣的眼睛,也都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
曾有一位徒弟問師父:「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哪一個眼睛是正眼呢?」
師父說:「如同你晚上睡覺,枕頭掉到地下了,你沒睜開眼睛,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來了,繼續睡覺。請問,你是用什麼眼去抓的?」
徒弟聽後,說道:「我懂了!」
師父笑了笑,說道:「你懂什麼了?」
「遍身是眼。」徒弟很有把握地說。
師父說:「你只懂了八成!」
「那該怎麼說呢?」徒弟疑惑地問。
「通身是眼!」師父回答。
這位師父說得太好!
所謂觀世音菩薩的千眼就是通身之眼,其實就是心靈之眼、智慧之眼。
心靈的眼睛張開時,通身就都是眼睛,能看見別人看不到的深刻之處。
有了它,能在死亡中看到生機,能在衰敗的景象中看到驚心動魄之美,能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中體會出生活的氣象萬千,能在於無聲處聽驚雷,能在腐朽中見神奇……若無它,肉體的眼睛只能看到,死亡便是死亡,衰敗便是衰敗,瑣碎便是瑣碎,無聲便是無聲,腐朽就是腐朽……
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曾在倫敦常見的霧天畫威斯敏特教堂。
畫面上,教堂的輪廓在霧中隱約顯見,人們看到莫奈把霧畫成了紫紅的顏色,舉城嘩然。
因為他們整年累月生活在倫敦,只見到霧的顏色是灰的,什麼時候也未見過紫紅色的霧,而且從古至今,歷史文獻記載,霧都是灰色的。
然而,當激動而驚訝的人們走出展覽大廳,抬頭去看倫敦上空的霧時,他們驚呆了——他們第一次發現,倫敦的霧的確是紫紅色的。
莫奈因此得了一個「倫敦霧的創造者」的雅號。
莫奈的經歷證明一個道理:肉體的眼睛往往是靠不住的,因為它受一般常識和斷見的影響。
如果人們都認為霧是灰色的,這一常識就欺騙了我們的眼睛,使眼睛只能看到霧是灰色的,而不能看到灰以外的顏色。
所謂的視而不見,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藝術家不停留在人們的一般認識上,不在常識和常見中打轉轉,超越肉體的眼睛,睜開心靈的眼睛,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在這裏,關鍵是敢於向世俗的常見和偏見挑戰,大膽懷疑世人的眼光和見識,用自己的心靈之光去照見事物,才可以有獨到的發現。
另外,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合的各個方面,都有發展中的不同階段。
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時空中展現出不同的樣貌,我們既應當認識這一面,也要能認識另一面,這就需要作家、藝術家的思維方式不能是「此即是此,彼即是彼,或非此即彼」的,而應當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或以此及彼」的思維方式。
曾有人問一個天才:「您與庸才的區別是什麼?」
天才反問他說:「那是什麼?」
「毛毛蟲。」
天才又指著一問鳥蛋問:「這是什麼?」
「鳥蛋啊!」那人答。
天才最後指著一個嬰兒問:「他是誰?」
「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而已。」那人回答。
天才卻搖搖頭說:「那些分明是蝴蝶、雄鷹和天才,你卻說是毛毛蟲、鳥蛋和嬰兒。這兩者的不同回答,也許就是我與庸才的區別吧。」
在這裏,這位天才的回答的確高明許多,他能從毛毛蟲中看到美麗的蝴蝶,從鳥蛋中看到翱翔的雄鷹,從嬰兒中看到未來的天才,這種內在的關聯是需要獨特的思維方式才能發現。
就好比說,能在生中看到死,在死中能看到生,才能看到生命的實相和真相。
我想,不僅作家、藝術家要具有這樣的眼睛,難道我們這些普通之人要有自己的見解和見識,不也應該具有這樣的眼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