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玉兒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1-06-02 08:04
產後血崩常見虛熱 須善用補氣藥
血崩在中醫屬於「血脫」的範疇。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就是血流出來的速度像自來水一樣。通常臨床上,可見產後的大出血,主要發生於胎盤分娩後,陰道大量出血。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症狀包括若出現有頭昏、眼黑、手足厥冷,神識昏迷,則為「產後血暈」;這是產後的一個急證。而產後的血崩大都是由於子宮收縮不全所造成,如植入性胎盤、胎盤滯留或子宮破裂。此外,還有產後氣虛的血崩,會有包括出現腹痛,會有頭昏、眼花、臉色蒼白、心悸、手腳冰冷、脈微細數等症狀。以及若有血瘀的現象,有時會有血塊。
陳醫師表示,一般而言,產後的血崩多由於氣虛,由於產婦身體虛弱,產程過長、過度疲勞,而導致氣虛不能攝血。此時可用補氣攝血的藥方,如獨參湯。若有手腳冰冷、四肢厥逆,脈微欲絕,則可投以參附湯,幫助大補元氣,止血、固脫。
產後血崩常見虛、熱證。陳玫妃表示,虛證有氣虛、脾虛、腎虛之分;熱證有肝鬱、肝氣鬱結、化火、陰虛內熱所造成的血熱旺行。常應用血脫益氣療法調理。
陳玫妃表示,中醫治療血崩時,必須善加運用補氣藥。中醫強調所謂的「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速生」;所以有「血脫益氣」的治療方法。通常產後虛瘀現象,血崩多由於子宮腔瘀血積留,使得經血不能歸經所致;此時可用去瘀止血、補氣的藥方,用失笑散,加上黨參、黃耆、川七。另外,造成血崩的原因,有可能子宮肌腺瘤,子宮肌瘤或小產而造成的大量出血,此時,在中醫辨證可分為虛、熱兩種。
陳醫師表示,症狀表現上,虛的辨證有氣虛、脾虛、腎虛;熱的辨證有肝鬱、肝氣鬱結、化火、陰虛內熱所造成的「血熱旺行」。若是屬於虛的症狀,可用補氣、養血、止血、健脾、固腎的藥方。氣虛表現,可用補中益氣湯;心脾兩虛表現,可用歸脾湯;腎虛可用濟生腎氣丸。
若為熱症,常見有肝火、陰虛等症狀,藥方可用加味逍遙散,加知柏六味地黃丸。此外,固澀止血的方藥,可選用龍骨、牡蠣、海螵蛸、仙鶴草、黑地榆來加減運用。
經期大出血會影響造成身體虛弱症候。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血崩、崩漏在中醫認為的病機是由於素體虛弱、憂思不解、飲食勞倦而致氣虛下陷,而亂月事,所造成的崩漏。會因月經量多,淋灕不斷,而導致神疲氣短,最終為氣虛不能攝血。
陳醫師表示,臨床常見的症狀,下血過多、色淡、質稀、倦怠、無力、嗜睡,肢體冰冷,脈微、欲厥、氣陷、血脫的症侯。生活上注意事項,包括遠離應冰冷、生冷食物少吃,勿提重物,多休息,勿過勞。
建議藥膳茶飲方保健部分,醫師建議,可準備高麗參5錢、黃耆1兩、附子2錢。用800C.C的水煮沸後,放溫,即可飲用。此道藥膳茶飲可補氣、健脾陽、補腎陽。針對氣虛下陷,不能攝血,脾腎陽虛、手足冰冷的血崩患者,以提氣、固源,改善血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