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1-05-07 06:52
5/9號傳真稿筆記
原物料行情虛胖…快打回原形
金價自2008年11月低點每盎司705美元起漲,一年半的時間漲了一倍,今年4月29日高點1,556.4美元。但在索羅斯大賣黃金白銀的消息見報後,短短一星期不到即大跌5%,5月5日跌到1,481.4美元。黃金還好,白銀的炒味更濃,跌幅也更可怕,銀價自每盎司48.6美元暴跌至36.2美元,25%的跌幅,比黃金跌幅大了四倍。
巴菲特去年底曾說:「若你把歷來開採所得的黃金集結起來,可填滿邊長67英尺的立方空間,若以目前的金價計算,足以買下全美所有農地;你也可以買下十家艾克森美孚公司,外加1兆美元資金入袋。」若把錢放在銀行會生利息,投資在股票上可以領股息,但買入黃金並不會「生」小黃金,只能靠增值賺取價差,是一種對抗通膨及弱勢美元的投資商品。
中央銀行表示,目前國庫庫存的黃金約有423公噸,以購入成本平均每英兩363美元計算,至4月底止,增值約新台幣4,572億元,總持有黃金市價現值近6,000億元。即使增值了這麼多,央行表示持有黃金是作為新台幣的發行準備,並不打算獲利出場。但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黃金庫存嗎?台灣是貿易大幅順差國,3月外匯存底3,926.3億美元是全球第四名,僅次於中國、日本及俄羅斯。該不該「以黃金換現金」追求更高投資報酬率?央行是不是該融入一些巴菲特的投資概念?
華爾街投資銀行發行太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2008年造成全球金融大海嘯,使原油及原物料價格大跌;本波熱錢的投機炒作,索羅斯雖然把泡沫戳破了,不過,原物料跌幅不至於像2008年那麼慘。我認為今年油價平均每桶100美元是反映基本面需求,故目前12到13%的跌幅是合理修正,也不必過度期待跌回去年80美元附近。原油和白銀是不同的,別以為賓拉丹被老美打死,油價就會一路往下跌,今年運輸股漲幅一定比不上去年。
銅、鋁、錫、鋼鐵也下跌,農產品黃豆、玉米、小麥及可可豆等也受到拖累,跌最慘的是紐約棉花期貨,自3月4日高點每磅215.2美分,跌到5月5日的146.9美分,跌幅高達32%,中國儀征化纖可以視為化纖的指標股,也自2月7日高點港幣4.61元重挫33.4%到港幣3.07元。化纖股的第一季財報固然亮眼,如聯發第一季EPS 0.83元,年成長337%;聚隆1.63元,年成長254%;集盛1.14元,年成長119%,但化纖股的獲利高峰已過,第二季要謹慎看待,而台塑四寶也不會比第一季更好。
歐洲央行決定暫不升息,使歐元5月5日大跌2%收1.4626,原本持續破底的美元指數由73.11反彈至74.12,漲幅1.4%。又有人說熱錢將逃回美國,造成短線使國際股市下跌。我認為離開股市的資金,短期將停留在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股債市,以美國新增失業人數拉高到4.3萬人,投機熱錢並不會中長期回到歐美公債的懷抱。
台股仍在財報公布後的調整期,市場陸續針對個股重新評價,如佳格創112元的15年新高價,主要是因首季EPS 2.33元超出市場預期,絕不是這幾天小麥大跌15%造成成本降低。整體來看,台股維持在8,900到9,000點區間震盪,技術面的頭肩底型態穩固,後市並不看淡。
農產品只要有陽光、空氣和水就會生長,一旦豐收,價格便會下跌。今年2月12日本專欄已提醒大家留意水資源概念股,大陸長期努力於「南水北調」與「海水淡化」工程,水資源概念股將走長多。當時提到的個股,6日有三檔強勢亮燈漲停,千附從29.1元來到36.8元,漲幅26.5%;崑鼎從133元漲到148.5元,漲幅11.7%;中宇自50.7元來到69.5元,漲幅37.1%。第一季因為售股而EPS高達10.85元的國統雖未漲停板,也從37.8元漲到47.5元,漲幅25.7%。當原物料大跌時,台灣也會越來越缺水了。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