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兒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4-15 07:43

《心臟衰竭預防改善》死亡率高於癌症 注意保暖 預防感染

心臟衰竭死亡率高。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周玉蘭指出,心臟衰竭是心臟輸出量不足以供應身體細胞需求時所產生的症候群,以往統計顯示其死亡率高於癌症。
周玉蘭提到,心臟衰竭是心臟因結構或功能異常,造成心臟輸出量不足以供應身體細胞需求時所產生的症候群。症狀可以是由心輸出量不足所引發的疲勞虛弱、手腳冰冷、尿量減少、頭暈昏厥,或由鬱血所造成的運動耐受力下降、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下肢水腫、腹水、黃疸、右上腹疼痛等症狀。
醫師說,心衰竭的成因以冠狀動脈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心瓣膜疾病、心肌病變如肥厚型,擴張型,局限型最為最常見,其他如心肌炎、心律不整、心臟毒素如酒,藥物、先天性心臟病等,也是心臟衰竭常見病因。
周玉蘭指出,在非藥物治療方面,應以限水,每日少於1500ml;每日少於3-5g鈉鹽的飲食,戒菸、多休息、注意保暖、預防感染、記錄尿量及體重,及氧氣的適時使用。
醫師表示,醫學上認為,長期來看已獲證實可以降低收縮性心臟衰竭死亡率的藥物包括: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血管張力素阻斷劑、乙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
心臟衰竭的治療,必須先找出病因及其加重因子如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血壓、心肌症、瓣膜性心臟病、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感染症、心律不整、肺栓塞、過勞、情緒激動、懷孕等,針對病因及加重因子同時改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