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1-03-26 07:33
3/28號傳真稿筆記
多空大戰 清明後見分曉
日本大地震拖累全球股市,台股C波修正(8,829點到8,070點)跌了759點,反彈到3月25日的8,658點共77%,已超過0.618 的黃金分割率。2月外資大賣968億元,原本賣壓告一段落,但地震又使外資在3月 9日到3月23日共賣超台股631億元,近來外資美林賣光股票就喊空台股第二季下看 8,000點,反而3月25日外資「假喊空、真回補」,大買超120.6億元,所謂日本地震造成供應斷鏈是過度反應了。
從9,220高點開始,台股大ABC波在8,070 點完成了,未來如果能在一年多來的大頸線「8,190點到8,395點」有守的話,都算是合理的多頭架構。日本央行在短短一周內砸下近6,000億美元以維持金融流動性,已直追美國二度量化寬鬆(QE2)的規模,如此龐大的熱錢必將流竄到原物料、天然資源或新興市場股市,這讓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備感壓力,不得不在3月18日將存準率調高兩碼(0.5個百分點)至20%的歷史新高,中國持續抑制通膨,陸股上證指數又漲回到2,978點,將攻3,000點大關。陸股都不怕,難道台股怕?
比起地震、海嘯的瞬間災害,福島的「核風暴」危機衝擊更大,不只重建工作延宕,一般民眾的食衣住行都受到影響。連台灣的高檔日本料理店,都要面臨食材短缺的考驗,觀光產業受到重創,電子供應鏈如特用化學、關鍵材料的供給「斷鏈」議題也受到矚目。在「福島壯士」的搶修下,災區供電已陸續恢復,Sony的材料廠、封測設備廠已重新開工,Toshiba也宣布半導體廠將在3月28日復工,Honda、 Toyota 、Mazda等車廠都陸續重啟生產線。
面板貼合專用的ACF(異方性導電膠)和IC載板原料BT樹脂,都是日商市占率超過五成的關鍵材料,震災造成的供給缺口已引起電子大廠的緊張。代工龍頭鴻海首當其衝,年營業額高達2.3兆元,相關零件供應商上千家,但只要缺一兩個關鍵零件,就出不了貨;鴻海大客戶蘋果電腦也在此時大動作鞏固料源,全球關鍵原料爭奪戰正式開打。
電子業搶單靠速度,原有產能不足,替代材料也趁機搶市,現在南亞、台光電都傳出BT樹脂相關產品正加速送樣認證,但良率、價格是否能讓廠商滿意,又是另一個問題。不過,台灣的電子關鍵材料尋找替代品趨勢已成,如碩禾也靠著低價優勢,在太陽能導電鋁漿市場搶下超過20%市占率,銀漿部分也開始出貨,搶下杜邦、 Heraeus、儒興等寡占市場。
長興、永光等特用化學股,生產半導體關鍵材料光阻劑,是日本震災轉單效應的受惠者,股價逆勢上揚;而生產鋁塑複合板的森鉅,可有效減少貨櫃重量,和中國 CICC集團合作,今年以來股價漲翻天;國統轉投資的國新科技,其海水淡化過濾膜的新技術,效果可大幅優於傳統的RO 膜,搭上中國十二五商機。這次日本震災的斷鏈效應下,未來台灣關鍵材料股,特別值得投資人留意。
這次日本災情嚴重,三天跌足1995年阪神大地震三個月的20%跌幅,日股就由 8,227點彈升到9,608點;日本才三天,我認為台股也不用太久,清明假期過後,台股整理超過三周就會開始表態,屆時將驗證如外資所預測在第二季大跌,抑或複製台灣921地震壓縮後的大突破。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 , 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 ,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