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Dee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3-22 12:15
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一)
本帖最後由 ADee 於 11-03-24 15:47 編輯
taNhPSXlXf8
乙未閏三月十一日開示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
二部中。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是也。三藏所詮,
不外戒定慧三學。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再
約而言之,則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說法包括無餘了。因
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因是
因緣,果是果報。比如種穀,以一粒穀子為因,以日光
風雨為緣,結實收穫為果。若無因緣,決無結果也。一
切聖賢之所以為聖賢者,其要在於明因識果。明者瞭解
義,識者明白義。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只怕惡
果,不知惡果起緣於惡因,平常任意胡為,以圖一時快
樂,不知樂是苦因;菩薩則不然,平常一舉一動,謹身
護持,戒慎於初,既無惡因,何來惡果?縱有惡果,都
是久遠前因,既屬前因種下,則後果難逃,故感果之
時,安然順受,毫無畏縮,這就叫明因識果。例如古人
安世高法師,累世修持,首一世為安息國太子,捨離五
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債,其債主在
中國。於是航海而來,到達洛陽,行至曠野無人之境,
忽覿面來一少年,身佩鋼刀,遠見法師,即怒氣衝衝,
近前未發一言,即拔刀殺之(意根之不思議習氣)。法師
死後,靈魂仍至安息國投胎,又為太子。迨年長,又發
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債未還,債主亦
在洛陽。於是重來,至前生殺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飯
罷,問主人曰:「汝認識我否?」答曰:「不識。」又
告曰:「我即為汝於某月某日在某曠野中所殺之僧是
也。」主人大驚,念此事無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
來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懼,我非鬼也。」即告
以故,謂「我明日當被人打死,償夙生命債,故特來相
求,請汝明日為我作證,傳我遺囑,說是我應還他命
債,請官不必治誤殺者之罪。」說畢,各自安睡。次
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見僧之前,有一鄉人挑柴,正
行之間,前頭之柴忽然墮地,後頭之柴隨亦墮下,扁擔
向後打來,適中僧之腦袋,立即斃命。(見微知著,由此
可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鄉人被擒送官,訊後,擬定罪。
主人見此事與僧昨夜所說相符,遂將僧遺言向官陳述。
官聞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鄉人誤殺之罪。其僧靈魂
復至安息國,第三世又投胎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
高法師也。因此可知雖是聖賢,因果不昧,曾種惡因,
必感惡果,若明此義,則日常生活逢順逢逆,苦樂悲
歡,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愛,自然能
放得下,一心在道,什麼無明貢高習氣毛病,都無障
礙,自易入道了。
界塵何一異,報應亦同然
非因亦非果,誰後復誰先
事中通一合,理則兩俱捐
欲達無生路,應當識本源
(傅大士颂)
界者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界者亦是功能差別之意.
塵者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塵者亦是塵
勞之意.
看破者:觀察,思惟,明瞭十八界之運作無非幻起幻滅,但
是一合相.
放下者:漸漸去除執著緣慮六塵之心,方能背塵合覺.
自在者:不被十八界所轉,所縛,但亦不離十八界,時時無
所著而生其心.
下手觀行之人須具備定力與慧力否則不易起觀,定慧力之
具不具乃從往昔之福德積累而來, 至此行者須自我用功
矣.
欲扣無生門,須先破我見
諦審並諦觀,定慧不可缺
十八界非我,無始一合和
探杖尋水源,杖頭一滴無
若然剎那應,行者渾身溼
eQMmQeDZO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