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1-03-20 07:31

3/21號傳真稿筆記

北非戰雲急 熱錢狂炒油金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核電危機未解除,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在利比亞設禁航區,授權美國為首的聯軍空襲格達費政府軍,但不准聯軍地面部隊軍事行動。由於格達費政府軍有武力優勢,反抗軍節節敗退,因而聯合國有必要介入。
可是北非、中東區域政治敏感,若美國地面部隊進入利比亞,固然可一舉擊退格達費,但不免引發與美國對立的伊朗疑慮。只靠空襲,這場戰爭勢必無法速戰速決,則投機客將趁機炒作,國際金融市場又是動盪不安。
紐約原油期貨於北非動亂時最高漲到每桶105.4美元,後來日本大地震市場擔心減少原油需求而跌回97.9美元,下跌7%,聯合國對利比亞動亂立刻回到100美元以上,似有再挑戰前高105美元跡象。
這次日銀釋出53兆日圓因應地震資金需求,折合6,000餘億美元,規模等同美國聯準會QE2。市場初估日本地震損失12兆~17兆日圓,第二季GDP下滑程度最大,從第三季開始重建商機快速拉升GDP,因此研判日銀在第三季末不會積極回收這筆龐大資金。
美國QE2預定6月底結束,沒想到日本地震又突然送出熱錢興風作浪的子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如同美國聯準會的QE1及QE2,部分資金沒有流入經濟復甦改善就業的正常管道,而是炒作新興市場及商品原物料,日本地震釋出的6,000億美元資金未必用在重建救災,相信一部分開始外溢。
外溢的熱錢最有可能注入二個市場,第一是利用聯合國對利比亞動武的題材炒作原油,原油再拉動黃金、農產品、基本金屬等其他原物料;第二是炒作新興市場。這次日本地震使南韓、中國崛起,南韓股市不僅沒跌反而上漲,占南韓股市權重最大的三星電子大漲,凸顯南韓科技業有替代性。
中國GDP去年已超過日本,今年仍有8%成長率,一來一往與日本差距拉大。日股未來只能跌深反彈,大陸股市可望第二季後更加走強。國內投資人可布局與大陸內需消費市場相關的中概股,等於買進大陸超越日本的概念股。
不過,提醒大家一件事實,日本地震除日股外,台股跌幅最大,因為台灣對日本每年300億美元入超,極度依賴日本進口的關鍵零組件及原材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方面問題難以解決,故台灣某些產業汽車、科技要陪著日本經濟陷入一、二季低潮。換言之,我們沒有南韓現代汽車、三星電子的日本地震下贏家,未來台股的多頭重心不是依賴日本供應鏈的產業。
塑膠、化纖、鋼鐵、農糧原物料股可望又有一波行情,日本東北地震災情使三分之一的乙烯產能受影響,即便未來復工也受海嘯毀壞港口而無法對外輸送,加上第二季是亞洲石化廠歲休旺季,石化產品報價火上加油。
原先估計塑化業的獲利高峰只能到上半年,如今看來將延長到第三季,故可留意塑化股的動向。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 , 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 ,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