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生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3-14 22:11

分析〉全球股市難逃日本強震?

《華爾街日報》周一(14日)報導,地震與海嘯重創日本也向投資市場投下震撼彈,分析師認為全球股市動盪不定的情況仍將持續數周。
最重要因素是情況尚未明朗,災情與經濟損失仍難以預估。但專家指出,與 1995 年阪神地震發生時相較,日本目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因此殺傷力也可望降低。
儘管日本央行周一上午宣布緊急挹注 15 兆日元,協助災區金融機構並穩定金融市場,但日本股市早盤卻仍舊重挫逾 4%,收盤跌勢甚至擴大至 6.2%。
日本各地仍不斷有災情傳出,上萬人恐怕已經死亡,更多人無家可歸,政府也開始施行分區供電。 包括豐田(Toyota)、索尼(Sony)與東芝(Toshiba)在內的大型企業工廠也已紛紛暫停運作。
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全球首席分析師 Michala Marcussen 說,通常天災後發生後生產活動會急速下降,爾後會出現 V 型反轉;不過一開始,很容易低估災害損失。
對股市投資人來說,這代表什麼?
分析師認為,接下來數月甚至 1 年的短期利空,仍無損股市長期的真正價值。
GMO 基金公司投資長 Ben Inker 表示,影響企業股價的關鍵因素,是公司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獲利能力,而非下季或明年的獲利預期。
或許有人會反駁,1995 年阪神大地震發生後,日本股市在接下來數月就暴跌了約 4分之1。
但市場專家認為,這次不同。1995 年日本經濟正從泡沫化高點跌落,股價普遍偏高,任何風吹草動均足以成為利空,阪神地震發生當天日股平均本益比高達 53 倍。
而全球其餘股市呢?是否會像日股一樣大幅重挫?
專家認為,全球資金流向環環相扣,各國股市多少都將感受到震動。日本投資機構為籌措現金,勢必拋售持有的東京、紐約與倫敦上市股票;另一方面,潛在投資人定會繼續維持觀望。(接下頁)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