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6/671.jpg)
-
大玉兒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3-14 07:43
菊花入茶飲色不同功效各異
菊花茶是民間傳統養生茶飲之一,中醫師廖桂聲在一場養生講座中指出,中醫認為菊花可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及眼目昏花的輔助改善,其中外感風熱多用黃菊花,清熱明目則以白菊花為主。
廖桂聲提到,藥理研究顯示,菊花抑制微血管擴張,有抗病原體、抗炎作用,同時含有不少微量元素,助延年益壽;但易腹瀉,食慾差,體質虛者須謹慎服用。雖然常喝菊花茶,有不少養生效益,但氣虛胃寒者喝多了可能會感到不適;另泡菊花茶也需留意農藥問題。
中醫養生的概念中,運動、氣功與茶飲藥膳合並搭配可以調整人體機能,維持健康身心。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常利用黃耆、枸杞子、菊花、紅棗泡茶。黃耆具有益氣生津之效,枸杞養肝明目,菊花甘涼,對視力與頭腦清醒皆有幫助,加入少許紅棗是藉其甘溫稍微平衡菊花的涼性,有助改善少許的苦味。
醫師表示,菊花中硒、鉻的含量都不少,微量元素豐富,且研究顯示其助抗病原體,降低發炎反應。由於菊花略涼,體質偏虛寒者不宜一次喝過多菊花茶。
藥食同源是中醫的特色之一,醫師指出,醫師表示,飲食時間規律,配合節氣調節寒熱與選擇當季食物為主都是基本的食膳養生原則。一般來說,茶飲食療的藥材講究溫和與適量。
虛寒體質的民眾長期咳嗽時,溫肺止咳藥材有助改善。中醫師廖桂聲提到,款冬花等藥材蜜炙後能增強潤肺效益,多用於肺虛久咳及陰虛燥咳,但兼有眩暈頭痛,實證且血壓偏高者需避免使用。
廖桂聲表示,肝陽上亢的民眾較不適合太多溫熱性的藥材。一般來說,自覺出現感冒症狀,且舌色偏深紅時,不妨喝桑葉茶或桑葉菊花茶瀉熱,輔助養生的效果更佳,但具體治療用藥仍需由醫師處方。患者舌色偏深紅時,多代表體液流失、血液濃縮、脫水、維生素缺乏等。在中醫來看,此為熱的表現,同時依照舌質外觀細部差異,可再概分為實熱、虛熱,各又有不同的治療策略。
以感冒而言,出現紅絳舌時,中醫認為,體質偏熱者秋天喝點桑葉菊花茶有助預防或改善感冒不適,其他中藥如甘草、桔梗、杏仁、連翹、薄荷,葦根等,適用於臨床應用多在於改善部分風溫在肺,發熱咳嗽的症狀;桑菊飲對於扁桃腺感染造成的紅腫、疼痛有一定的效果。
對於偏熱體質者的感冒初期,中藥治療常用如銀翹散、麥門冬湯、桑菊飲等,配合桔梗、杏仁、黃芩、桑葉、菊花、貝母等加味,以清肺熱,輔助緩解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