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發達集團執行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3-12 22:02
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
本帖最後由 B 於 13-06-10 17:59 編輯
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
WwbhLBRtw9Y
當你只記掛著你想擁有或你所欠缺的,你便會忘記你所擁有的!
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
4招運動與飲食 遠離早死威脅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
2013.06.04
美國一項含括全世界各人種的研究報告證實,多運動、控制體重、多蔬果和魚類堅果飲食、不吸菸等4項習慣,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
遠離早死的威脅,降低早死的機率達80%。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評估過6200位年齡44歲到84歲民眾,其中包括全世界各種不同人種族群,持續觀察7、8年之久後發現,只要做到多運動、控制體重、不吸菸與持守地中海飲食習慣的人,早死機率可以降低80%以上。
研究者布盧門薩爾表示,「在所有習慣中,我們已經發現,不吸菸是降低心臟病與死亡率最主要因素。」
研究者發現,在這次平均年齡62歲的研究對象中,所有人都沒有臨床心血管疾病,但有37%的人正服用治療高血壓藥物,16%服用治療血脂異常藥物,服用控制糖尿病藥物貼佔10%。
但若維持這4項生活習慣,由於可以保護冠狀動脈心臟,同時減少鈣質在心臟血管沉澱,
因此,在研究期間8年內,降低了所有原因造成的死亡風險達80%。
這次的研究結果,也呼應了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建議,包括維持蔬菜、堅果、全麥與魚類等飲食,
BMI低於25以及不吸菸與維持運動等習慣,才是保健康的不二法門。
首席研究者艾哈邁德表示,「雖然人類目前還有許多無法控制的因素會導致心臟病,例如家族史與年紀,
但這4項習慣卻是人類可以操之在我的決定,長期持續下來,對於健康絕對有正面效益。」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Americ
=====
消耗一顆粽子熱量 要爬2次101
台灣醒報 – 2013年6月3日
端午節吃粽子,小心熱量太高影響健康。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表示,市售一顆傳統肉粽約600大卡,相當於一個便當,
所以應選擇熱量低、份量小的粽子;其次若是要以粽子是替代正餐,需增加蔬果攝取量,
且要盡量選擇以瘦肉代替五花肉、栗子代替蛋黃的低膽固醇粽子;
最後是吃粽子時,少沾甜辣醬等以減少鈉的攝取。
國民健康局營養師黃莉婷表示,肉粽的糯米經油拌炒且加五花肉,所以含高熱量及油脂,
市售一顆傳統肉粽約600大卡,相當一個市售便當,需要爬101大樓兩次才可消耗。
若沒有與正餐替換,端午節連續一周每天多吃兩顆粽子,體重將增加1公斤以上。
孔憲蘭表示,吃好粽有健康5撇步。
首先是減熱量,要選擇熱量低的粽子,或選擇較小的粽子,較可控制熱量攝取。
其次是替代正餐、增加蔬果,以粽子替代正餐,並搭配新鮮蔬果,如燙青菜、竹筍湯。
另外是選食材,可選擇添加各種榖類、雜糧,五花肉改為瘦肉,鹹蛋黃改為栗子,可降低膽固醇及納的攝取。
最後是少沾醬,攝取時應以原味為主。
她建議,慢性病友如有高血壓、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者,鹹蛋黃、五花肉應盡量少攝取;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沾裹糖漿的鹼粽及含糖量高的豆沙粽;
易消化不良者,因為肉粽的食材是糯米,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脹氣、上腹部悶痛等症狀,食用時應慢嚼細嚥且適量。
黃莉婷營養師舉出各種粽類的挑選方式。例如素粽的食材不使用蛋黃或五花肉,多是竹筍菇類、五穀雜糧食材,熱量低、營養高,
但若素粽烹煮時使用油脂過多,會導致熱量高。素粽多使用筍丁、蘿蔔乾,但蔬菜量仍不足,建議要多攝取蔬菜。
客家粽一般來說是由米漿製作,份量較小,比起南部粽、北部粽熱量較低,
但客家粽的內餡多半是蘿蔔乾、油蔥酥、豬肉,食用過量也會導致熱量過高,
客家粽若是加以改良,加入五穀米,營養價值會更高。
南部粽的糯米不經過油拌炒,直接以水煮方式煮熟,是否熱量較低?
黃莉婷說,南部粽為求紮實,糯米用量較多,內餡如果再含五花肉、鹹蛋黃,熱量同樣很高。
高糖分水果食用過量「荔枝病」上身
.VBS – 2013年6月6日
現在正值荔枝盛產的季節,但是在大陸上海就有不少民眾因為吃了太多的荔枝後,身體不適而掛急診,
醫師指出,其實這就是文獻上有記載的「荔枝症」,提醒民眾,吃荔枝最好少量多餐,成人一次大約10顆,小朋友不要超過5、6顆,
以免因為糖分過高,導致胃酸逆流。
這幾天在上海亭林醫院急診室外,排起了長長的人龍,很多人都發生頭暈、噁心、乏力等症狀,原因居然是因為吃了太多的荔枝。
病患秦小姐:「這兩天吃了荔枝,有點不舒服,出現頭昏、乏力、出冷汗,還有點口乾。」
原來民眾是吃了大量含糖分過高的水果,導致血糖不正常,醫生稱這叫荔枝病。
上海亭林醫院醫師昊權:「糖分比較多的水果不要空腹吃,還要控制量,
特別像是荔枝,不能一下子吃半斤以上。」
血糖過低會引起頭昏、心悸,如果不處理,可能會意識不清、抽筋或昏迷,醫師說如果病情不重,只要停止吃荔枝,喝點糖水就可以緩解,
但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及生命,需要馬上送醫。
除了荔枝導致荔枝病,在浙江也有民眾吃芒果,皮膚接觸芒果皮,引發過敏反應。
醫師趙紅磊:「臉腫得比較厲害,感覺嗓子有點通氣不順的,可能要馬上過來(就診)。」
荔枝、芒果雖然好吃,但如果不想因為荔枝病,或是其它水果病上身而就醫
,還是避免過度食用高糖分的水果。
======
狂喝檸檬原汁減肥 女滿牙坑洞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6月6日
.
卅二歲女子為減肥天天喝檸檬原汁,喝到牙齒酸蝕,整排都是坑洞,幫她補牙的牙醫勸她少喝,但她為愛美照喝不誤,連續補牙三次,補到連醫師都搖頭。
成大牙體復形科主任莊淑芬表示,近年流行喝檸檬汁、醋養生,有人以為喝完馬上刷牙就沒事,但酸會軟化牙齒表面的牙釉質,刷牙反而會把牙釉質刷下來;最好先以水漱口,隔一段時間再刷牙。
這名卅二歲女子牙齒原本潔白整齊,一口貝齒相當漂亮,她聽說喝檸檬原汁可以美白又減肥,近兩年來幾乎每天一杯。牙齒因長期酸蝕,上排牙齒靠近牙根的部位蝕出大小不一的坑洞,下排牙也變黃,一顆門牙更是整個蝕掉。
莊淑芬表示,補牙後若繼續喝酸性飲食,補上的牙材就好像黏在海綿上,一點也不穩固,很容易再掉下來。這名患者連續補了三次,勸也不聽。
莊淑芬說,她與研究團隊曾蒐集市售調味用醋、醋飲及酸性飲料,檢測酸鹼值,包括可樂、紅酒與柳丁汁等,,即使加水也沒改變。
她表示,牙膏業者推出宣稱可抗酸蝕的產品,但如果經常喝酸性飲料,牙膏補充的牙釉質來不及趕上流失的,一樣沒用。
=====
狂喀西瓜消暑5大NG別犯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6月6日
夏天一到,許多人會選擇吃西瓜消暑,
據媒體報導,一位30歲的家庭主婦認為吃西瓜能消暑利尿,幫助自己減肥,於是每天中午吃西瓜當正餐,晚上又拿來當飯後點心,結果半個月後反而胖了3公斤。
營養師指出,西瓜吃太多或以西瓜取代正餐,容易醣類攝取過量,
造成體脂肪增加,且西瓜屬性寒冷,過量也會造成腸胃不適。
為了消暑、減肥等,許多民眾認為多吃西瓜,既冰涼又是水果不易發胖,但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師金美琳提到,若三餐僅以大量的西瓜進食,容易造成身體肌肉流失,電解質不平衡,
且也因醣類攝取過量,讓體脂肪增加,不見得有減肥的效果。
建議吃西瓜要注意5個原則,以適量為宜。
1. 莫把西瓜當正餐
金美琳營養師提醒,正餐仍需注意飲食均衡,若因太熱、或想減肥而把西瓜當作正餐,反而事倍功半。
如同案例中的家庭主婦,三餐攝取大量的西瓜,維持代謝的肌肉流失,
又補充了大量的醣類,促使體脂肪上升,整個人也發福。
2. 當餐後水果不宜過飽
若三餐都有進食,只是額外吃西瓜當餐後點心也不宜過量。
以一份250公克的紅西瓜來說,含有15公克的醣,
如果1次吃3份的西瓜,相當於有45公克的醣,約等於180大卡的熱量,
若一天吃2次(熱量360卡),一周等於多攝取2500大卡的熱量,恐讓體重增加約0.3公斤。
3. 莫把西瓜當宵夜
西瓜屬性寒冷,若在睡覺前以西瓜當作宵夜,恐影響腸胃功能,
且西瓜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被消化吸收,變成血糖的速率較快)的水果,
晚上睡前吃太多,使得胰島素上升,脂肪合成加快,時間一長跟著小肚肚也跑了出來。
4. 西瓜切勿放置過久
台灣夏季氣溫高又潮濕,正適合細菌繁殖,如果西瓜放在常溫下過久,容易被空氣中散布的細菌污染,
若是小朋友或腸胃系統較差的人吃下肚,就會導致腹瀉、腸胃道疾病,
因此吃西瓜應注意選擇成熟新鮮的西瓜,剖開後迅速食用完畢。
5. 糖尿病患要少吃
西瓜屬於高糖分的水果,含有約5%的糖分,
對於有糖尿病的民眾來說,若西瓜吃過量,容易導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等後果,嚴重的可能會出現酮酸中毒昏迷。
建議糖尿病人吃西瓜時要注意適量,每次約25~30公克。
=====
狂喝檸檬原汁減肥 女滿牙坑洞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6月6日
.
卅二歲女子為減肥天天喝檸檬原汁,喝到牙齒酸蝕,
整排都是坑洞,幫她補牙的牙醫勸她少喝,
但她為愛美照喝不誤,連續補牙三次,補到連醫師都搖頭。
成大牙體復形科主任莊淑芬表示,近年流行喝檸檬汁、醋養生,
有人以為喝完馬上刷牙就沒事,
但酸會軟化牙齒表面的牙釉質,刷牙反而會把牙釉質刷下來;
最好先以水漱口,隔一段時間再刷牙。
這名卅二歲女子牙齒原本潔白整齊,一口貝齒相當漂亮,
她聽說喝檸檬原汁可以美白又減肥,近兩年來幾乎每天一杯。牙齒因長期酸蝕,上排牙齒靠近牙根的部位蝕出大小不一的坑洞,
下排牙也變黃,一顆門牙更是整個蝕掉。
莊淑芬表示,補牙後若繼續喝酸性飲食,補上的牙材就好像黏在海綿上,
一點也不穩固,很容易再掉下來。這名患者連續補了三次,勸也不聽。
莊淑芬說,她與研究團隊曾蒐集市售調味用醋、醋飲及酸性飲料,
檢測酸鹼值,包括可樂、紅酒與柳丁汁等,,即使加水也沒改變。
她表示,牙膏業者推出宣稱可抗酸蝕的產品,
但如果經常喝酸性飲料,牙膏補充的牙釉質來不及趕上流失的,一樣沒用。
======
天熱吹出冷氣病! 3法寶不頭暈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6月7日
炎炎夏日,多數人都會趕緊躲進冷氣房避暑,但長期待在空調房裡,當心容易產生皮膚乾燥、心跳加快、胸悶煩躁、肌肉痠痛,
中醫認為,尤其是體質虛寒、體內濕氣重的人,更常引起冷氣病,想要改善症狀,建議可以謹記3個方法。
夏天一到,許多人久待冷氣房降溫,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主任醫師許毓芬表示,對體質虛寒、體內濕氣重的人,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冷氣病,
產生皮膚乾燥、肌肉痠痛、頭暈胸悶等症狀,而像是剛好位於出風口,或本身有過敏體質的民眾,一整天下來全身都不舒服。建議可依症狀,對症下藥。
對抗乾燥:枸杞菊花茶、桌上擺杯水
若常覺得眼睛乾燥、搔癢不適,連皮膚都缺乏彈性等,
建議可以準備枸杞2錢、菊花1錢、紅棗數顆,放入過濾袋中以熱水沖泡一壺枸杞菊花茶,茶飲性平,適合一般體質的人飲用,
能滋補肝腎,清肝明目,紓解壓力。
若體質較為虛寒,可將菊花替代為黃耆1錢,其餘材料相同,沖泡枸杞黃耆茶當作每天上班的飲品;
另外,建議可以在辦公桌旁邊,放上一小盆植物,或是一杯水,幫助調節周遭環境濕度。
對抗痠痛:擴胸、按風池穴
當長時間吹冷氣,容易引起神經刺激,就會造成肌肉痠痛或胸悶鬱結,許毓芬醫師建議,可以靠著擴胸運動,伸展胸廓的肌肉,掃除鬱結之氣;
另外,若突然有頭痛不舒服,可以溫和的轉一轉頸部促進血液循環,
或是利用指腹按壓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的風池穴,也有舒緩的效果。
對抗溫差:穿薄外套、圍小絲巾
若體質偏虛寒的人,從室外高溫突然進到冷氣室內,容易引起感冒、或有過敏症狀,建議可隨身帶一條小絲巾護住脖子,
或在辦公室內放一件薄外套,上班時就披著保暖,最重要的還是不要待在通風口下,以免症狀加重。
許毓芬醫師提醒,即使氣候炎熱,仍要注意身體保健,
中醫慣稱「冬病夏治」也是疾病防治,係指冬天寒冷好發疾病,趁著夏日運動強身及少食生冷,
更要小心久待冷氣房引起身體不舒服。
====
耳朵癢流目油 原來「硬頸」搞怪
2013/06/07 聯合報
還記得小時候那首嘲笑秀才「頭痛醫腳」的童謠嗎?
屏東基督教醫院疼痛科醫師梁子安說,頭痛醫腳不奇怪,
因為流目油、眼睛乾燥或覺得耳朵老是癢癢的,
可能問題不在眼睛、耳朵,而是脖子「太緊」了。
梁子安說,門診常見不少患者整天「目油」滴不停、眼睛乾燥、
或是覺得耳朵痛、耳朵癢,乾咳或是頭昏目眩,找不出病因;
就診後,發現他們是「胸鎖乳突肌」長期緊繃造成。
一位七旬阿公,整天目油擦不停,遍尋眼科醫師,卻一直好不了。
就診後,醫師發現,這位阿公頸部肌肉硬邦邦,幫阿公適時放鬆肌肉,終於改善症狀。
此外,不少低頭族、辦公族因長期姿勢不良,覺得眼睛乾澀,狂滴人工淚液還是治不了,
梁子安說,許多病患四處尋醫,卻找不出病因,就醫之後,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脖子太緊造成,只要鬆一鬆就可以改善。
梁子安解釋,胸鎖乳突肌位在頸部兩側,從兩側鎖骨、胸骨延伸到耳後方突起處,
這條肌肉若長期繃緊,肌肉保護機制反射至大腦,可能造成流淚、乾眼、不明耳痛、耳癢或是乾咳、頭昏的現象。
此外,夏天開冷氣時候,卻忽略頸部保暖,也會使得胸鎖乳突肌受冷緊縮,
這也使得門診病患,在夏季總是特別多。
梁子安建議,注意頸部保暖,斜四十五度抬頭,放鬆頸部,適當按摩頸部肌肉,
或者透過西醫的針刺法,可以有助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