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y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3-10 10:57

奢侈稅恐產生資金外移等四大副作用

本帖最後由 dsy 於 11-03-10 11:05 編輯
精實新聞2011-03-09 18:56:00 記者 林詩茵報導

奢侈稅草案將於明(10)日拍版定案,在市場多空看法紛歧之際,房地產專家張欣民今(9)日表示,課徵奢侈稅效應,短期內可能會產生四大衝擊,包括:資金外流、市場閉鎖效應、房價租金下滑,以及失業率上升等副作用,因此建議政府在新制正式上路之前,最好先做好相關的預應及配套措施。不過,他也認為,去(2009)年底以來房價漲價過激烈,政府適度的壓抑有利房市軟著陸。

張欣民表示,去年政府提出一連串打房措施,有學者認為政府似乎是在打假球,根本打不到業者的要害,反而給人有越打越旺的錯覺,這次財政部丟出課奢侈稅的動作,不但流彈四射,房地產業界更是一片反彈聲浪,熱鬧滾滾的房市也一下子冷卻下來,奢侈稅確實對投機市場有些嚇阻作用。

張欣民指出,這次奢侈稅的推出有四大爭議讓業界感到不公平,第一是抓小放大,奢侈稅雖說是抓所有短期炒作投機客,但可能打到的只是財力較有限的小咖投機客,真正的大咖投機客甚至是財團或壽險業者,財力雄厚要撐過2、3年都沒問題,根本課不到奢侈稅。

其次、該措施「正打投機客歪著房產業者」,政府對外都說不是打房,是打短線投機,但這些日子以來最痛的卻是不動產相關業者,非短線進出的置產客也不敢再有動作了,市場一片冷清,投機客則趁亂悄悄的倒貨出場避風頭,對其影響只是少賺一點而已。

張欣民表示,奢侈稅最大的殺傷力在於它的「流刺網效應」,也就是大魚小魚全部一網打盡,不管你是2年內賣一間100萬的小套房,或是1億的大豪宅,都會被課上10~15%的奢侈稅,不像台北市的豪宅稅只是針對特定的產品課稅。

最後,政府這個莊家是穩賺不賠,而且是以市價為課稅基礎,不管賺賠都得課奢侈稅,如果你1年內買一戶900萬的房子,然後以1000萬賣出,奢侈稅是課後者的15%,150萬,而不是所賺價差100萬的15%,15萬,其間差距高達10倍。更甚者若你買的900萬房子,一年內以800萬賣掉,賠了100萬,但還是會被課800萬15%的奢侈稅120萬,政府莊家真的是穩賺不賠,還可間接平息高漲的民怨。

然而,張欣民坦言,政府課奢侈稅可以免除房市泡沫破滅的危機,讓這波大漲的房市「軟著陸」。但他也建議,奢侈稅正式上路之前,政府最好先做好相關的預應及配套措施,避免產生資金外流、市場閉鎖效應、失業率上升及房價租金下滑等四大副作用。

他解釋,近幾年來因為兩岸關係解凍及遺贈稅調降,好不容易讓海外資金大舉「返鄉」,如果現在奢侈稅一出,又讓這些資金外流找更好的地區投資,可能就不是大家所樂見的,最近日本、馬來西亞等地房地產就頻頻在招手,無非就是看上這些資金。

此外,奢侈稅最讓業界擔心第二個問題是市場閉鎖效應,投機客及置產客因奢侈稅退出市場,照理市場還有為數可觀的自住客源撐場,但因這些民眾預期房價會受奢侈稅打擊而下跌,都退場觀望,最近的退訂潮或延遲簽約的情形都與此心理有關,一旦這種市場閉鎖效應持續發酵,相關不動產業者只能喝西北風了,原本要大舉徵才的,在市場萎縮之下,可能就此打住,更甚者還會裁員、關店,整個房產相關連的大產業都可能萎縮,失業率恐升高。

張欣民認為,奢侈稅帶動房價下滑是政策預期的目的,只是下滑幅度有多大實難預期,但他預估,租金行情一定也會受到拖累,因有些短期賺價差的會轉成長期投資,以收取租金收益,租屋市場供給量更大,原本偏低的租金恐會雪上加霜。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