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ron chen 發達公司總經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2-18 05:04
馬英九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 全文QA
兩岸網台北2月12日報導馬英九總統今天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Washington Post),總統府刊出問答全文如下:
問1:您就任總統後兩岸關係發生許多重大改變,例如兩岸直航、簽訂ECFA等等,但同時間你們卻仍打算向美軍購且發展自身飛彈系統,您如何看待兩岸整體關係?
總統:我在 2年9個月前上任的時候,我們的目標要改善兩岸關係,就是為了追求海峽的和平與繁榮,從2年9個月的經驗來看,目前基本上已經讓兩岸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兩岸以追求和平與繁榮為目的,同時也能以對等、尊嚴的原則來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認為目前的情況應該是 60年來最穩定的情況。
問2:延續上一個問題,既然兩岸人民都同意關係漸趨穩定,為何貴國還在發展自己的飛彈系統,而且打算向美採購F-16C/D戰機,不是應該減少武器採購嗎?
總統:我們改善兩岸關係目的是追求和平與繁榮,但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必須要有我們的國防,我們與大陸進行協商時,希望以一個有充分自我防衛能力的情勢下去進行,我們不希望在恐懼中進行協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所以必須向國外採購自己無法製造的防衛性武器來汰舊換新,這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所必要的。我剛才說過,兩岸關係的現狀是「不統、不獨、不武」,我們反對用武力解決兩岸爭端,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夠維持一個台灣安全所需要的武裝力量。
問3:延續軍事方面相關問題,就我所知,向美採購F16C/D還沒有回應,你們掌握的進度為何?願意接受其他方案嗎?例如將現有的F16A/B戰機升級?
總統:實際上我們要求向美國採購F16C/D型戰鬥機已經有好幾年的歷史,美方一直告訴我們仍在評估當中,並沒有做出任何決定。另外一方面,我們目前空軍所擁有的F16A/B型戰機的若干設備已逐漸老舊,也需要加以更新,所以我們認為這兩個需求彼此相輔相成,而不是相互衝突的,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兩種努力,讓台灣的空軍維持一定的自衛與戰鬥能力。
問4:胡錦濤剛訪問完華府,中國大陸方面一直將美對台軍售視為重大議題,對台軍售亦為反映中美關係之指標之一您會不會擔心美國在考慮軍售案時會較傾向於和中國大陸保持友好關係?
總統:事實上從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開始,美國對台灣的軍售就是他們雙邊關係中的一個議題,所以才有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來處理這個問題,從1982年到現在已經將近30年時間,美國都是根據「台灣關係法」來出售防禦性武器,這些軍售其實是有助於台灣海峽安定,讓台灣能夠在具有自衛能力的情況去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所以我們不斷得到美方的承諾,會繼續這些軍售與其它軍事合作。
問5:最近台灣發生將軍洩密案,美國出售敏感裝備給台灣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
總統:羅賢哲少將涉嫌洩漏軍事機密給中國大陸的案件,是從2002年民進黨執政時期開始發生,我們上任後在去年發現這個案件,即開始進行調查,軍事檢察官在1月份將他收押。但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就所洩密的資料與管道進行損害控管,同時繼續追查是否有共犯或其它軍事機密,我們同時把相關保防工作做好,發生這樣的事,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案件,我們一方面感到遺憾,也感覺到警惕,所以我們未來會在保防工作方面更加嚴密,以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但是我們和美國在軍事方面的合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影響,我們還會繼續合作下去。
問6:就您所知,目前是否已有任何敏感情資洩漏給中國大陸?
總統:我們到目前為止,當然發現他洩漏了一些軍事方面的情報,因為調查還在進行,我們無法對外界做更多透露,但是已經發現他洩漏的情報,對可能影響的領域,我們都做了損害管控,使得損害能夠降到最低。
問7:有關「經濟合作協議」(ECFA),雖然對台灣有利的資訊不少,但有些輿論批評台灣經濟尚未準備好,可能會因此被中國大陸「併吞」,您如何回應上述批評?
總統:去年或更早一點我們開始規劃要和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時候,全亞洲從2000年到2009年一共簽了58個自由貿易協定或類似的協定,但是只有兩個國家沒有參與這個區域經濟的整合,一是中華民國,二是北韓。中華民國的對外貿易去年是5,260億美元,當時台灣也有4千多億美元,北韓只有43億美元,我們做為一個不小的貿易國家,卻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情況,尤其是當時東協已經和大陸要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署之後對台灣與東協有相互競爭的產品會發生立即影響,因此我們當時覺得如果再不採取行動,台灣一定會在這些經濟整合的過程當中被邊緣化;萬一發生邊緣化的情形,再來彌補就太晚了。所以我們從前年開始,就和對岸展開協商,最後決定簽訂協議,談判的時間大約是6個多月。簽了之後,台灣有539項產品輸往大陸時,能在兩年之後關稅降為零,大陸輸到台灣是267項,這樣的協議簽訂之後,顯然已經改變台灣在東亞經濟版圖當中的地位,讓台灣有更多的機會,除了與中國大陸貿易之外,也能和其他的國家進行貿易,而且能夠協商類似的經濟合作協議,這對台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訂之後,讓台灣和大陸的經貿關係更為制度化,也讓台灣國際化的程度提升,基本上是對台灣非常有利的,這一點剛開始民眾也許不完全瞭解,但是經過一年半以來的宣導,大部分的民眾都支持我們簽這個協議,有一些行業已經開始因為這個協議的實施而得到更多的利益,我相信如果我們繼續再朝這個方向發展,會把台灣獲利的程度更為增加。
問8:有人會因為ECFA的簽定遭受損失嗎?例如農民?
總統:這次簽了「兩岸經濟協議」(ECFA),其實受惠最大的就是農民,因為一方面沒有任何新的農產品從中國大陸進口,另外一方面,我們能夠出口到中國大陸的農產品增加了18項,如果加上原來的34項,就有52項。對於許多生產這些產品的農民和漁民,這是一個很好的消息,例如石斑魚、蘭花和其它的一些農產品,對這些農民來講,他們都因為降稅的關係,而使得輸出增加、使市場擴大,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瞭解這對他們是有利的,更何況我們沒有增加新的農產品進口。同樣的,對於傳統產業,尤其是比較採取勞力密集型態的傳統產業,本來我們也擔心有17項會因進口而影響這些產業的生存發展,但是這17項,像成衣、寢具、磁磚這些行業,也都沒有開放,所以他們並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產品的競爭。相反的,這些產品其中有一些本身是頗有競爭力的,反而可以出口到大陸去,像我剛剛講的成衣、寢具,本身也有高檔的產品,他們有信心可以去爭取大陸的市場。這次當然只是一個「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早收清單,後續還有貨品、服務貿易等會繼續再協商。但至少就這次來說,原先所擔心台灣弱勢的農業和傳統產業,並沒有因為「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關係而受到影響,所以我們相信對台灣來講,這應該是一個有利的安排,而且也有越來越多人瞭解這一點。
問9:未來兩岸協商可能討論政治議題嗎? 或暫時只會停留在經濟議題?
總統:我剛剛提過,就「兩岸經濟協議」(ECFA)來講,我們完成的部分只佔課稅產品的20%,所以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正在與大陸協商的是「投資保障協議」與「爭端解決協議」,這對台灣來講,也都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大陸的投資,據估計至少超過7萬家廠商,投資的金額估計至少也超過1,000億美金,而他們在大陸得到什麼樣的保障,尤其是人身安全的保障,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另外一方面,我們與大陸已經進行了20多年的貿易和投資,可是到現在還沒有一套雙方經常使用的爭端解決機制。因此我們希望藉此機會來建立,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結束。「兩岸經濟協議」(ECFA)本身還有後續的協商,再加上我剛剛講的,兩個這麼大的經濟體要讓關係能夠制度化,需要相當的時間,所以我們雖然已經簽了15個協議,我覺得事實上往後還有很多類似的協議要簽訂。例如在文化方面,我們的出版商很希望能夠把我們的出版物,包括文字及影音銷往大陸,但是大陸市場也還沒有開放。同樣的,我們對大陸的產品也還有若干的限制,所以這個領域也是將來大家可以探討的。至於您剛剛提到,我們會不會和大陸探討政治的問題,此問題在優先順序上,是排在比較後面的,因為雙方都同意先從經濟開始,政治的議題不是最優先的議題,所以我們的態度是「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
問10:您最近講到台灣民眾不應稱「中國」,而應稱「中國大陸」或「對岸」,您希望藉由這個改變達到什麼?
總統:其實我們當初的說法與你剛講的不一樣,我說的是,政府在公文當中,稱呼中國大陸應該是稱他為「中國大陸」、「大陸」或者「大陸地區」,而不是稱呼他為「中國」。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我們的憲法對於中國大陸的定位就是「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所以身為政府的官員,在製作公文書的時候當然必須要依法行政,我們並沒有要求政府以外的人做類似的做法。我們的憲法在20年前修憲的時候,已經訂出了台灣地區跟大陸地區這樣的一個定位,這個對我們來講很重要,我身為總統必須要遵守憲法,也必須要求我們的公務員在推行公務的時候這樣使用。事實上民間也有這樣的用法,並不是民間都沒有這樣的用法。我們要求的對象是公務員,要求的場合是公文書。事實上這樣的用法20年前就已經訂了,在李前總統,還有民進黨執政8年時期也沒有改變這個定位;在另外一方面,民間的使用會比較多元,有的稱為「大陸」,有的稱為「中國大陸」,也有稱為「中國」的,比如說我們開放大陸的學生到台灣來唸書,媒體通常稱他們為「陸生」,就是大陸學生,而沒有稱他們是「中生」;大陸的資本到台灣來我們政府稱為「陸資」,也有民間稱為「中資」,所以在這方面,政府是有政府的看法,有政府的要求,民間的話,我們並沒有強制他們跟我們用一樣的用法。
問11:您對中國大陸政治改革的看法?
總統:我們對大陸的政治改革一直都非常關心,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我們也注意到中國大陸在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當中也有政治改革的成分,但是很明顯的,政治改革遠遠落後於經濟改革。因此最近這段時間,我們看到大陸領導人,不論是胡錦濤先生,或者是溫家寶先生,都不斷談到要推動政治改革,甚至於好幾次都提到民主,認為民主是一個好的制度,這一點我們當然都樂觀其成。
問12:對您而言,台灣針對大陸人權議題發聲是否重要?
總統:人權保障一直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尤其是台灣在過去的60年當中有38年是戒嚴,人民的權利與自由都受到相當的限制。我們在1987年解嚴之後,這些限制逐步都取消了,台灣現在已經是一個完全的民主國家,因此我們非常珍惜我們的民主制度與我們的人權保障還有我們的法治觀念。我們當然希望大陸在互動過程當中,他們也能夠逐步自由化、民主化,我們當然知道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台灣的存在對於大陸,事實上就有這樣一種比較相互關照的作用,因此在有關的問題上我們都會表達我們的態度。比如說,我個人從政這麼多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我每一年不是參加活動就是發表聲明,希望大陸領導人能夠面對天安門事件的家屬。像諾貝爾獎頒獎給劉曉波,我也有發表聲明,呼籲大陸應該釋放他,並且按照中華文化當中的仁政及王道來處理這類事件,因此對這類的問題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還是會表示意見。因為這一點是我們台灣的核心價值,也是觀察兩岸關係距離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我們的人民會看,看我們的總統在這些議題上,有沒有表達我們自己核心價值的看法,所以我們會持續在適當時間表達我們的意見。我們這裡要特別強調,我們之所以表達關切,因為我們過去也有類似的經驗,不論是228事件或白色恐怖,我們政府都曾經在事後出來認錯、道歉並且提供補償,也唯有用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消除社會的傷痛,促使社會和諧、國人團結的情況下繼續往前邁進。我在這裡準備了歷年來我們對於六四有關的聲明給大家參考,而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不會改變。
問13:自從頒發諾貝爾獎後,中國大陸還有許多人士遭拘禁或軟禁,包括劉曉波的妻子,你認為大陸的情況倒退了嗎?
總統:我們還在觀察當中。但是我們確實認為,大陸的社會發展跟以前非常不一樣,因為人民在富裕之後,對於公共事務也有比較多的意見,再加上大陸的教育在過去30年當中,可以說大學是成倍數成長,因此受過教育的人也愈來愈多,這些因素都會使得大陸對於民主改革有所期待,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領導人也注意到這現象。因此,我們真的很期盼,大陸在這方面能夠繼續往前邁進,不但能夠加惠大陸人民,也能縮短大陸跟台灣的距離,這對雙方關係的改善跟兩岸和平的追求,都會有莫大的幫助。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台灣跟大陸都加入了聯合國兩個人權公約-「政治與公民權利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公約」,我們兩個公約都批准了,都變成我們自己的法律。而大陸批准了「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公約」,簽了「政治與公民權利公約」,但沒有批准;我們當然很希望中國大陸能夠批准,兩岸如果能在人權保障上競爭,對於兩岸人民一定有很大幫助。
問14:你認為中國大陸在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領導下會有新改變嗎?
總統:我們希望能夠逐漸看到大陸在這方面有比過去更多的進展,一方面是站在台灣的立場,這會使得兩岸關係進一步改善,另一方面會使得大陸人民有更多機會表達意見。同時,現在大陸很重視中華文化,跟四十年前發動文化大革命時完全不一樣,我們也強調,從中華文化的立場來看,中華文化是講究「民胞物與」和「仁政」的,在這種情況下,雙方能夠在這樣的基礎上來討論人權保障與法治,其實還具有發揚中華文化的用意在內,這是很重要的方向。
問15:中國一直在藉由「孔子書院」輸出中國文化,貴國則在海外推動「台灣書院」,請問內涵為何?
總統:「台灣書院」的構想,一方面可以提供有關台灣在最近六十年來,所發展出來的一些文化成果,我常常說,台灣文化是一種「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它的根可能來自中國大陸,但到台灣之後,經過與許多文化的融合,展現出新的特色,這是我們在「台灣書院」希望表達的。它倒不一定跟大陸的「孔子學院」競爭,我們也談孔子,而我們也不只是談孔子,我們也談如何在台灣實現孔子哲學。最近有大陸知名畫家到台灣來,他們非常感動地發現,台灣在落實儒家哲學方面,比大陸做得更好,這點也是將來雙方就中華文化的部分,能夠互相來競爭、來學習,一個很重要的管道。大陸已經成立超過500所的「孔子學院」,我們的「台灣書院」才剛剛開始,但是我們並不擔心,因為我們不只教華文、華語,我們還希望大家能夠看到「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包括我們的思想、哲學,還有其它各種藝文活動。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中國大陸能夠回歸中華文化,並且提倡儒學,基本上我們是肯定的,但是我們希望不只是儒學的形式,還希望能夠落實在庶民生活當中,這也是我們在台灣追求的方向。
問16:「台灣書院」在哪?
總統:一個在美國休士頓,一個在加州。
問17:據我暸解,在推廣台灣文化時與大陸文化有所區別對您而言是很重要的?
總統:實際上,中華文化是一致的,包括像我剛說的儒家學說,重要的是在實踐。過去十多年,一方面我們感到很驚訝,也很欣慰,在大陸上儒學受到極大的重視,不光是學生,包括企業家,都自己請老師來教孔子思想;但是孔子思想在台灣已經教了六十年,每位學生都讀過,如果大陸能夠往這個方面走,我覺得是正確的,而且有益於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要強調的就是,我們有一些在台灣發展出來的、具有台灣特色的文化,很值得大陸的朋友們來參考,包括流行文化、流行音樂、出版及宗教,這些都是在大陸上有,但沒有像台灣發展的這麼多、這麼快;譬如說,以我們的宗教來講,我們現在台灣的宗教「入世化」、「志工化」、「國際化」及「企業化」的程度,在大陸上都看不到,但這對宗教發展非常重要,它變成人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往往對公民社會的形成有重要的貢獻,這點我覺得,台灣的經驗非常值得大陸參考。所以我想,「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是台灣很重要的一個面向及賣點,能夠做為大陸的一個參考架構。
問18:您明年是否將競選連任?
總統:我在四年前競選時,我的政見其實都是八年的,跟我當初在競選台北市長一樣,我的競選政見都是八年,我們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實踐政見。(記者:劉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