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1-15 10:22

四十三、法句譬喻經——喻老耄品之二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9 13:00 編輯
一輪明月照禪心 慧普法師 (漢音)
CRBiBTIG-3c?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RBiBTIG-3c&feature=endscreen&NR=1
四十三、法句譬喻經——喻老耄品之二
經文︰
『昔佛在舍衛精舍,為諸天人帝王說法,時有婆羅門村,五百餘家中,有五百年少婆羅門,修婆羅術,為人憍慢,不敬長老,貢高自貴,以此為常。五百梵志,欻自議言︰沙門瞿曇,自稱為佛,三達權智,無敢共論者,吾等可共請求論議,事事詰問,知為何如?
即辦供具,往請佛來。佛與諸弟子,往到梵志村中,坐畢行水,食訖澡手。時有長老梵志夫婦二人,於此村中,共行乞丐,佛知其本大富無數,曾做大臣。佛即問諸年少梵志︰汝等識長老婆羅門不?皆言曾識。又問︰本為何似也?曰︰本為大臣,財富無數。今者,何故復行乞丐?皆言︰散用無道,是以守貧。佛告諸婆羅門︰世有四事,人不能行,行者得福,不致此貧。何謂為四?一者年盛力壯,慎莫憍慢;二者年老精進,不貪婬睺(ㄏㄡˊ);三者有財珍寶,常念布施;四者就師學問,聽受正言。如此老公,不行四事,謂之有常,不計成敗,一旦離散,譬如老鵠,守此空池,永無所獲。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晝夜慢惰,老不止婬,有財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蔽,為自侵欺。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老見蹈踐,不修梵行,又不富財。老如白鵠,守斯空池,既不守戒,又不積財,老羸氣竭,思故何逮?老如秋葉,行穢襤褸,命疾脫至,不容後悔。佛告梵志,世有四時,行道得福得度,可免眾苦。何謂為四︰一者年少有力勢時;二者富貴有財物時;三者得遇三尊好福田時;四者當計萬物憂離散時。行此四事,所願皆獲,必得道跡。
於是世尊,重說偈言︰命欲日夜盡,及時可勤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當學然意燈,自練求智慧;離垢勿染污,執燭觀道地。佛說是時,放大光明,照曜天地。
五百年少梵志,因此心解,衣毛為豎,起禮佛足,白佛言︰歸命世尊,願為弟子!佛言︰善來,比丘!即成沙門,得羅漢道。村人大小,皆得道迹,莫不歡欣。』
白話解釋︰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祇洹精舍時,為很多天人、帝王說法,當時有一座婆羅門教徒聚居的村落,五百多戶人家,有五百位少年婆羅門子弟,修行婆羅門教道法,為人驕傲,不敬長上,目空一切,習以為常。
有一天,這五百位少年梵志,忽然在一起討論說︰那個姓瞿曇的和尚,自稱是佛,有天眼、宿命、漏盡三大神通智慧,無人能駁倒他的高論,我們可以向他挑戰,要求同他辯論,找很多事來考驗他,這樣不是很好嗎?
經討論之後,便準備了供齋的東西,去請佛陀來村裏應供。佛陀與弟子來到梵志的村裏,坐定之後,在飯前先輪流洗手,飯後又洗手。此時有年老梵志夫婦二人,在這座村落之中,同時也在乞食。
佛陀明白他們本來財富無數,又做過大官,佛陀就問那些年輕的婆羅門教徒︰你們認識這位年老的婆羅門嗎?大家都說認識。又問︰他出身的身份是什麼人物呢?大家又說︰他本來是國家的重要大臣,家財無數!佛陀說︰現在他又為什麼在行乞呢?大家又說︰他會亂花錢,將家財都一一敗光,所以窮得像這種模樣!佛陀向這些小婆羅門說︰世間有四件事,人很困難做到;如果能做到,就不會窮得像這樣了。
是那四件事呢?一是年輕力壯,要想到千萬不可憍傲輕視別人;二是年紀老了能努力修道,不貪淫欲;三是家有財富,能想到幫助別人;四是隨師求道,能接受別人的忠告善導。像這位老翁,不能做到四件事,他以為世間有了錢,就永遠不會窮,他沒想到成敗在瞬息之間,有一日家財耗散盡了,就像水中的老鴉,守著一座枯竭的水池,永遠也抓不到一條魚的!
佛陀說後,又說了下面的偈語︰整天消閒懶散,年老不止淫欲,有錢不願有施,不受佛的教導,有這四大缺點,是為自欺欺人。哦哦老之將至,黑髮忽然變白,年少時很得意,老時被人踐踏,不願修行佛道,財富也都完了。老時如同水鳥,守著一座空池,既然不能持戒,而且又不積財,年老血衰氣敗,此時還有何得?老人猶如秋葉,生活邋遢襤褸,人命一息不來,後悔已經無及。
佛陀說完,向小梵志們說︰世間有四個時機,修道可以得福,可以得度生死,可免一切受苦。
是那四個時機呢?一是年少力強時;二是富貴多資時;三是得遇三寶好種福田時;四是要常思萬事無常、聚少離多時。人生能把握這四個時機來修道、度人,所願也必有所獲,修道也就很快悟道了!
佛陀說後,又再說了下面的偈語︰生命日夜流,及時當努力;世間事非常,莫墮迷惘中;要學然心燈,自修求智慧;離垢求清淨,持燭入道場。佛陀說此偈時,身放金色光明,照曜天地。
五百個小梵志,由此心開,渾身顫慄,起身頂禮佛足,向佛陀陳言︰我們都要皈依世尊,願為座下弟子!佛陀說︰歡迎你們,比丘!他們馬上成就了佛門比丘,也證得阿羅漢果位。村中大小人民,也得了法味,無不歡喜鼓舞。』
◎◎
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讀後感想》︰
經文中,年老梵志原本做過大官,又有財富無數,卻落得夫婦二人,在這座村落乞食。
佛陀告誡五百位少年婆羅門子弟,世間有四件事,人很困難做到;如果能做到,就不會窮得像這樣了。
是那四件事呢?
一是年輕力壯,不可憍傲輕視別人;
二是年紀老了能努力修道,不貪淫欲;
三是家有財富,能想到幫助別人;
四是隨師求道,能接受別人的忠告善導。
淨空法師說︰「財富愈布施會愈多。財富若不布施,富不過三代。」
我們也許可以看看現今的一些社會新聞,有些中樂透大獎或得巨額遺產的人,在短短幾年間把財富花光,就如本經文中的老梵志一樣,這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佛陀又說了四個時機,是很好的修道時機︰
一是年少力強時;
二是富貴多資時;
三是得遇三寶好種福田時;
四是要常思萬事無常、聚少離多時。
個人覺得『三、得遇三寶好種福田時』是最好的時機,不管年齡、不管富貴、貧賤,有緣聽聞佛法,都要常思世間事的無常,好好修行。
在此先祝福各位同仁新春愉快兔年行大運
身守五戒笑口開
口吐蓮花處處芳
意如幼童赤子心
P.S. 個人今、明兩天都有事外出,各位大德若有回應文可能都會延後回
覆,敬請見諒!
另外,因年底期間個人較為忙碌,《法句譬喻經》將暫停po文,等
春節過後再行po文,到時仍請舊雨新知多多捧場,謝謝各位大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