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風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10-29 07:24

基金爆贖回潮 Morningstar:現金不見得就是王

鉅亨網2008 / 10 / 2821:40
金融危機盤桓不去,基金市場也可見到投資人不斷抽回資金。不單單是新興市場資金被外資撤回,美國共同基金市場的資金撤回量也創下新紀錄。
據《Morningstar》 資料,單單 9月基金淨流出資金就達 490億美元,是自2000年 1月以來最大單月淨流出。《Morningstar》 認為,沉重的贖回潮是可預期的,因為日漸擴大的虧損並非只發生在少數的資產類別中,反而延燒到其它較慎重保守的資產類別與基金裡。
據研究機構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資料,在10月 16-22日一周,投資美國基金的資金淨流出量為65億美元,雖然較前一周的 139億美元有所減少,但10月仍有可能再刷新淨流出紀錄。
8 月以來,美國投資人已連續 9星期撤資逃離基金市場。本周,美股基金的資金流出為19.2億美元,投資國際股市基金的資金流出為45.4億美元。
現在已有許多基金面臨資金短缺但贖回壓力沉重的情況。《Morningstar》 報導,美國國內股票基金持有的平均現金水準還不到投資組合價值的5%,這表示它們沒有足夠現金可以買入便宜的股票,也難以應付客戶的贖回要求。
就算在低迷的市況中機會反而豐富,但客戶的贖回要求仍然限制了基金的投資彈性。對基金經理人來說,賣出部位比買入的多,總是比較不理想。
如何應付這個困難的情況?基金經理人的做法各有不同。有些經理人選擇出脫一些較小的持股部位,把資金集中在較有信心的優良企業;有些經理人則試著提升現金部位水準,以因應投資人的贖回要求。
而這些不得不為的處置提升了交易的成本。研究機構 Academic research發現,基金經理人因應顧客需求所進行的交易,其成本比主動進行的交易要高。以最壞的情況來說,客戶的贖回動作可能會導致一連串惡性循環,降低基金的價值。
共同基金之所以會面臨贖回的危機,正因為它是一項平易近人的商品,人人都可投資。它價格低廉、透明度高、易於接觸、監管妥善,各類型投資人都可藉此進行專業的分散投資。此外,投資人隨時都可決定賣出所持基金,卻不必擔負成本。
當售出其他類型的投資證券時,多半需要先有買家出現,才能把手頭持有的證券賣出。但共同基金並非如此,投資人可以選擇任何時間贖回。即使贖回的壓力讓基金經理人不得不以低價售出證券變現,投資人也毋須負擔成本。
不論是在牛市當中,只有一個人申請贖回,還是在熊市當中,大家都要申請贖回,贖回價格的依據都只有一個,就是當日收盤的資產淨值。在一般情形下,申請贖回不會給基金帶來什麼問題,但目前面臨的狀況比較極端,贖回潮很可能導致不良的結果。
大量贖回可能傷害基金本身與尚未贖回的投資人,但換個角度來說,已經領回現金的人就得到好處了嗎?也不太可能。絕大部分投資人都不善於選擇進、出場的時間點,而在恐懼氾濫之時抽資更非明智之舉。
雖然「買低賣高」是投資的重要大原則,但從《Morningstar》 追蹤投資人買賣時機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大部份投資人通常反而是「買高賣低」,不管處於牛市或熊市都一樣。不過,目前所面臨的撤資潮仍較過去明顯許多。
姑且不論投資人是否能夠找到正確的賣出時點,坐擁現金同樣會蒙受風險。雖然現金不像股票、債券有下跌的可能,但卻可能因為持有過多而付出很大的機會成本。畢竟現金會被通膨與稅務所侵蝕,隨著時間過去,投資人會發現自己的購買力已然降低。
況且,若說是持有現金等待再度進場,要判斷正確的時間點也一樣困難。
且看知名投資大師如Warren Buffett、Jeremy Grantham、Marty Whitman等都已展開投資計畫。雖然看到所投資的基金價值下跌,會令人感到相當肉痛,但《Morningstar》 建議,在目前的艱難時刻,繼續持有基金投資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