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10:26

台灣8月出口額首度超越南韓,且預計今年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越南韓。(法新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8月出口額首度超越南韓,且預計今年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越南韓。分析指出,台灣找到新經濟動能、對AI的領先支援及人才競爭力可能是最大關鍵。
韓媒朝鮮日報指出,今年台灣人均GDP將時隔22年首度超過南韓,台灣正在奮力向前的同時,南韓卻落在後頭。據南韓及台灣政府統計所做出的預測,南韓今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落在3萬7430美元,落後台灣的3萬8066美元。
專家分析,南韓落後台灣的主要因素來自於經濟成長動力不足。南韓在2016年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之前,憑藉著半導體及汽車、化學、煉油產業,強勁推動經濟成長,但在接下來的10年內,卻沒能找到新的成長引擎。
比較20年前後的南韓10大出口品項,其中有9項相同,包括半導體、汽車、石油製品等,都是1970到80年代,南韓政府集中培育的重工業產品。
相較之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透過「選擇與集中」發掘出新的成長引擎。分析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明白無法從設計到生產都贏過競爭對手,所以將所有資源都傾注於晶圓代工。
在南韓選擇了薄利多銷的市場同時時,台灣選擇了比記憶體市場大上2倍的晶圓代工市場,而三星(Samsung)即使從10年前就開始投資代工業務,卻依舊沒能縮小與台灣的差距。
報導還指出,台灣政府早已將人工智慧(AI)半導體展業,列為「未來核心產業」,並給予全力的支持,這被認為在台灣超越南韓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前總統蔡英文曾誓言要將台灣打造成「亞洲矽谷」,該計畫從2016年開始集中投資AI與半導體,2020年開始繼續大力投資AI,並提供相關新創業者稅制優惠,與台積電合作大幅提升了AI晶片的生產基礎建設。
但南韓近年才將「AI主要3國」定為目標,表示要增加對AI投資,但預算比起中國、美國等主要大國,僅有不到10%的水準。南韓天主教大學教授梁俊碩(音譯)就指出,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受到供應鏈影響不如南韓來得明顯。
此外根據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報告,在69個受評比經濟體當中,台灣排名第17名,遠遠超過南韓(第37名)、中國(第38名)與日本(第40名),在亞洲僅次於香港(第4名)及新加坡(第7名)。
報導因此認為,台灣人才競爭力提升也是超越南韓關鍵之一。分析指出,台灣更注重半導體、AI等領域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能得到的薪資待遇與社會地位都相對較高;但南韓的相關人才在國內業界或學術界環境卻相對惡劣,大多前往海外尋求機會。
南韓統計廳統計,南韓理工科系學生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滯留海外的比例,從2020年的15.3%大增至去年的22.7%;同時,台灣則是從8.5%減少至7.2%。
祥明大學教授李宗煥(音譯)表示,在南韓,「就算創了半導體系,學生也會退學跑去讀醫學院」,很難將優秀人才留在國內、甚至是AI產業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