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漢崙/台北即時報導
2025年9月15日 週一 上午5:58

壽險銀行棄股轉債 金融三業7月大舉搶進美債逾2300億 券商反向加碼台股逾400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公布最新的金融三業股債投資統計,由於美債價格在7月下跌,十年期國債殖利率在7月中旬之前甚至一度逼近4.5%,使金融三業趕緊進場逢低加碼,壽險與銀行業更是「棄股轉債」,大賣台股轉投資美債,而證券業則是金融三業中唯一大舉加碼台股,7月大舉加碼418.2億為今年最大手筆,同時也在這波25000點行情中提前站在最佳位置。
從金管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金融三業可說有志一同,在7月大舉進場加碼債券;其中,壽險業約加碼國內外債券1215億,銀行業加碼884億、證券業也加碼222.96億,合計金融三業在7月共加碼債券2321.96億,這也是今年3月以來首見金融三業大手筆回補債券部位。
而在台股方面,金融三業則不同調,壽險業、銀行業均在7月先行獲利了結,反而券商大舉進場買進。以金管會的統計數據推算,壽險業在7月大賣台股大約745億,至於海外股票則持續加碼154億,銀行業也在7月看到獲利了結的動作,對台股減碼197億,反而是券商在7月大舉加碼台股418.2億,為今年以來最大的加碼手筆,而台股大盤指數近來再創史上新高,提前進場卡位的券商自營部亦將獲利可期。
另外券商在7月亦加碼6.26億的海外股票。而據證期局公布統計顯示,證券業在7月對海外債加碼161.11億、國內債券加碼61.85億元,合計加碼222.96億。
對於金融三業在7月有志一同大買美債為主的海外債券,金融圈人士指出,7月主要有幾個因素使得美債價格下降,讓金融三業有逢低加碼的空間,其中市場在7月普遍憂心關稅稅率的衝擊、對通膨升高以及對美國國債飆升的疑慮,在7月中旬之前,十年期的國債一度逼近4.5%,也促金融三業趕緊進場加碼。
而上述的壽險業的股債投資,主要根據金管會公布的統計數據,以及台股加權指數在7月上漲5.78%/、S&P500指數在7月上漲2.17%、和美債價格在7月平均下跌約0.45%等數據推算而得。壽險業加碼海外債券1095億,並持續加碼台債120億。
對於壽險業和銀行業在7月大賣台股,金融圈人士指出,應和領完股利之後獲利了結先出場有關;其中壽險業和銀行業在6月分別加碼台股372億、253億,但7月則雙雙反手賣出,其中壽險業賣股的手筆,更等於6月加碼水位的2倍。由於大賣台股的效應,壽險業在7月的國內現金部位7301億也較6月的6787億為高;此外,國內債券ETF的部位1兆6701億,亦較6月的1兆5694億大增逾千億,主要也基於匯率避險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