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25-09-09 07:10 ET
專家投書警告,在美股頻創新高、資金依舊寬鬆之際降息,將擴大市場泡沫,傷害美國經濟。(路透)
美國總統
川普一再壓迫聯準會(Fed)
降息,令各界擔憂此舉將傷害Fed的獨立性,專家投書英國金融時報(FT)警告,在美股頻創新高、資金依舊寬鬆之際降息,將擴大市場泡沫,傷害美國經濟。
美國洛克菲勒國際機構主席魯契爾.夏瑪(RUCHIR SHARMA)在文章寫道,當前金融情勢非常寬鬆,經濟仍具韌性,Fed的政策利率也不具約束性。與通膨已經根深蒂固相比,就業市場出現的疲軟信號顯得微不足道。而在人工智慧(AI)熱潮激動人心的此刻,降息可能使股市更高。
儘管疫情過後利率已經大幅上升,但金融情勢並非只是反映利率而已,且目前更普遍的信號都顯示金融情勢相當寬鬆。資金湧入美股,已將指數推到歷史高點。創投資金也向尚未獲利的科技新創企業猛砸。公司債急速擴張,尤其是未上市公司債。垃圾級企業能夠以略高於公債的成本借到資金,兩者間的
殖利率差距縮小到半個世紀以來最小。以往在這種時期,Fed從未降過利率,遑論市場所預期的連續降息。
川普幕僚群想要對當前並不需要刺激的經濟再灌補藥。儘管出現關稅震撼,但美國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實質年增率仍超過2%。而且不管怎麼說,加速經濟成長並不是Fed的工作,因為Fed的使命是控制通膨及就業最大化。達成使命的標準指引,例如「泰勒法則」,明確顯示目前的利率水準並不具約束性,Fed反而應該升息。
雖然8月就業成長令人失望,但元兇是移民減少,使勞工供給減弱。失業率仍僅4.3%,接近歷史低點。在此同時,消費者物價升幅超標已接近5年之久,而且在可預期的未來升幅仍將處於高檔。
如果忽視股市、房市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價格,也是一大錯誤。金融海嘯以來,Fed已將維持金融穩定列入「任務」之一。一些人主張降息能恢復民眾對住宅的負擔能力,但寬鬆貨幣政策一直是房市負擔能力陷入危機的領先動能。限制房市供給的主因是法規過繁,而降息並不能解決此一問題。
Fed每當金融市場回檔就放鬆信用,包括去年9月降息,已經造成資產價格大漲及財富不均。現在於金融市場仍然繁榮之際,還要進一步放鬆信用,只會使情況更加嚴重。
科技投資正在走以往泡沫時期的老路:目前科技股總市值接近(GDP)的6%,與2000年科技股頂峰時期以及2007年房市頂峰時期的比率相當,而且遠高於2013年原料商品繁榮時的頂峰水準。投機客聚焦於最不賺錢的公司,以及最昂貴的AI概念股;這些股票市值占美股總市值的比率正逼近網路泡沬時代的高點。
Fed採取「只紓困、不約束」的「不對稱」政策,正傾向於進一步擴大泡沫。但以往一向批評資金寬鬆的共和黨人士,現在卻要求Fed更加放鬆,美其名為「改革」。例如川普新提名的Fed理事米蘭,便是「鷹轉鴿」的代表人物之一。
真正的改革,是要使Fed對錯誤的寬鬆政策負起更大的責任。必須做的是使貨幣政策回歸到「對稱性」,包括政策約束性在內。由於經濟仍然穩健,而AI熱潮正展現網路泡沫時期的景象,因此現在降息可能將市場推往更瘋狂的水位,並為2000年時的崩盤鋪路。現在降息,的確是在錯誤的時機採取錯誤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