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09 22:30

企業推動AI治理面臨雙重壓力,MIC提4策略供參考

2025-09-09 17:08:21 新聞中心 發佈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舉辦第38屆MIC FORUM Fall《馭變:科技主權 全球新局》研討會,今(9)日聚焦AI(人工智慧)時代資料流通的趨勢與商機,關注AI治理發展。資策會產業顧問陳彥合分析,企業推動AI治理需承受來自內外部的雙重壓力,企業唯有建立完整的AI治理框架,才能預先掌握風險、化壓力為新轉機。MIC據此提出AI治理四大策略供企業參考,包括可信任標準、可信任系統評測、可信任資料以及AI素養。

資策會產業分析師黃如瀅表示,人工智慧是由資料所驅動,全球資料流通生態系已逐步成形,主要國家皆致力於建構可信任的資料流通生態系,並陸續訂定相關法規政策;產業界正積極促進AI訓練資料生態系整合,且區域與供應鏈的資料流通案例持續增加,已有超過50個國家參與。面對此全球趨勢,台灣須持續強化資料流通合規環境,更積極的參與國際資料空間,並持續開拓企業供給端與需求端願意加入資料流通生態系的誘因。

MIC表示,資料流通生態系不僅可促進國家AI與數位經濟發展,更可提升企業營運效能,而企業加入資料流通生態系,主要有三類商機。首先,以現有資料進行「資料變現」,轉化為全新商業場景的新事業;其二,透過新資料協助既有事業「升級與價值再評估」,聚合內外部多種資料,優化現有產品服務;其三,透過新資料建立新商業模式的「突破性創新」。

黃如瀅表示,在投入資料流通前,企業應優先評估價值主張,思考其投入資料流通的背景,想藉此解決的問題與預期帶來的效益,預計可投入的金錢、人力、時間與基礎設施,以及由概念驗證到規模化階段的規劃。之後再就監管治理、永續經營,以及技術架構的三個構面盤點,根據追求的預期效益,衍生出不同的策略優先與關注項目。

資料流通發展的最基本條件為「信任」,而MIC長期關注數位信任議題與AI治理發展動態。台灣資通產業已有66%企業曾運用AI工具,然而許多企業未針對AI或數據風險管理制定規範政策,之所以進行AI治理的動力多來自法規、供應鏈或客戶等外部要求。

此外,MIC表示,半數以上企業進行AI治理時恐面臨四大挑戰,分別為缺乏人才、缺乏願景與政策、技術不足,以及政策不明或誘因不足。資策會產業顧問陳彥合分析,企業推動AI治理需承受來自內外部的雙重壓力,企業唯有建立完整的AI治理框架,才能預先掌握風險、化壓力為新轉機。

據此,MIC提出AI治理四大策略供企業參考,包括可信任標準、可信任系統評測、可信任資料以及AI素養。MIC表示,企業唯有掌握四大策略,才能在市場布局上降低數位應用帶來的風險、強化競爭優勢,並在迎接國際趨勢的同時,把握AI帶來的新商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