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 2025-09-04 14:08 ET

俄羅斯總統普亭(左)、印度總理莫迪(中)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本周在天津會面。路透
中國大陸、俄羅斯與
印度領袖本周在天津會面,三人笑容可掬的畫面傳遍全球。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從
債券行情來看,目前投資人似乎與這些「強人」站在同一邊,中國大陸和印度領袖確實有感到高興的理由。
報導指出,北京和新德里政府舉債成本近幾年不斷下降,與債券
殖利率節節攀升的西方經濟體形成對比。西方經濟體償還國家債務的成本,已攀上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準。
只要觀察中國大陸、俄羅斯與印度債務成本,就能了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國總統普亭及印度總理莫迪為何有感到高興的理由。中國大陸3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從2022年的3.4%左右降至本周的2.06%,不到英國債務投資人要求溢酬的一半,印度同等債券殖利率也已從2022年7.88%的高點降至7.26%。
俄羅斯仍是國際孤兒,與主流債市隔絕,但該國已找到讓資金持續流入的其他管道。莫斯科當局2日宣布,已同意擴大供給中國大陸天然氣。
TwentyFour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人尚能(Gordon Shannon)表示,中國大陸等國享受舉債成本相對效益,與西方情勢動盪和北京當局政策都息息相關。
尚能說:「我認為與其說市場青睞強人,還不如說是市場青睞願意而且能削減支出的政治人物,市場忽視已開發市場經濟體難以為繼財政情勢的意願,過去幾年似乎已大幅下降。」
由於未通過削減持續急遽增加公共支出的改革,法國政府已瀕臨短短不到一年第二次垮台,30年期公債殖利率本周登上2009年以來最高水準。英國首相施凱爾也一直無法說服同黨國會議員支持削減支出,導致英國長期舉債成本快速攀上1998年以來最高。
不過,西方情勢動盪未必保證強人領袖能獲得債務紅利。舉例來說,奧班(Viktor Orban)2010年以來持續擔任匈牙利總理,但目前該國基準10年期公債殖利率略高於7%,比2022年初的4.4%來得高。2017年以來一直由王儲賓沙爾曼統治的沙烏地阿拉伯,10年期公債殖利率同一期間也從2.54%升至4.94%。
鋒裕匯理(Amundi)地緣政治主管羅森柏格(Anna Rosenberg)說:「獨裁政體確實有能從事長期規劃的優勢,但出差錯時無法自我修正。相較之下,民主政體無法從長計議,但大家每過幾年就能換掉不適任領袖,因此能以快很多的速度糾正錯誤。」
從中國大陸情況來看,債券殖利率下跌未必是經濟健康跡象。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Schroders)全球經濟主管瑞斯(David Rees)認為,中國大陸舉債成本遠低於英國與法國,是北京當局「徹底踩死房市」的結果。
瑞斯說:「這麼做的下場是中國大陸經濟爆發大規模通縮房市崩盤,導致不動產開發商面臨各種財務問題。對我而言,中國大陸債券殖利率下跌不是對政府投下信任票,而是經濟陷入通縮的結果,從而帶動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