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01 02:56
《經濟》綠電收購與成本將黃金交叉 爆解約潮
時報資訊
2025年8月31日 週日 上午9:01
【時報-台北電】電價調漲壓力有望減輕。近日傳出10多家光電商想與台電提早解約分手,主要是綠電躉購價(收購)即將與台電發電迴避成本「黃金交叉」,太晚走到時需要多繳「分手費」,因此選擇先逃。如此對民眾是好消息,因為台電可省不少綠電採購費,避免全民埋單。
一位電力界人士指出,政府自2012年起就實施固定價格躉購制度(FIT),由台電負責收購再生能源,成本再轉給民眾電費負擔。但現在光電收購價已逐年走低,已到了政府該檢討FIT退場時機,讓綠電走向自由買賣。
目前太陽光電建置量達14.8GW(百萬瓩),除少部分開發商賣給需要企業外,多數都是與台電簽下購電合約(PPA),一次長達20年。以離岸風電來說,採「前高後低」收購,每度高達6至7元,光電則是屋頂型5元多、地面型過去4元左右,是這幾年引發民怨,台電財務虧損原因之一。
不過離岸風電收購成本壓力,主要落在第二階段潛力風場上,最新的第三期區塊開發已開出0元競標,風電商多自行找科技大廠或企業簽約賣電,可以大幅減少台電失血,但是光電目前仍主要是走FIT躉購路線,由民眾負擔。
但是近期卻傳出,已有10多家光電廠找台電談解約。據了解,主要是綠電躉購價快要與台電迴避成本(非再生能源的發電平均成本)出現「黃金交叉」,也就是後者會超越躉購價。光電廠到時想走,就得付「分手費」給台電,不如趁著現在快離開。
之所以會出現「黃金交叉」,台電指出,是因為這幾年化石燃料成本走高,今年起較低價的核電又全停,可預期迴避成本還會上升。而目前光電躉購價約4元,甚至地面型今年已出現3.5元,隨時都會超越。
只要迴避成本超過躉購價,依規定光電廠要走就得付分手費給台電,假設迴避成本4.2元,光電躉購3.8元,則每度要多付0.4元,開發商1億度電出走,就是要付4000萬,量體越多付越多。
光電廠想要出走,對台電雖然有墊高電力排碳係數(因為手上綠電少了)壓力,卻是可以大大降低財務支出,尤其今年光買綠電估計就要超過1600億元。對於民眾來說是好消息,台電少虧,自然有助於減輕電價調漲壓力。(新聞來源:中國時報─王玉樹/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