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15:54

儘管華盛頓擔心安全問題,但美國農民越來越依賴中國公司生產的無人機和其他系統。(美聯)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無人機產業的打壓行動,特別是針對該行業霸主大疆(DJI)的圍堵,不僅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出現反噬聲浪,引發美國農業用戶廣泛反對。
《南華早報》引述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USMEF)高層布倫茨表示,中國在無人機技術佔有優勢,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美國開發自己的產品,但對於當地農民來說,改用美國製造的無人機和其他農業技術設備「並不容易,也不划算」。
據了解,美國在2024年超過1000萬英畝的土地使用噴灑無人機。而大疆在美國無人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隨著推出用於播種田地、噴灑農作物和追蹤牲畜的專門解決方案,其產品正在美國農業領域迅速普及。
根據市調機構Drone Industry Insights資料顯示,全球約達70%至80%的商用無人機是由中國製造,其中,大疆獨佔美國市場高達90%的市佔率,該公司正將許多農業和其他工業用途作為新的收入來源。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出口了372萬架無人機,總價值21億美元(約新台幣641.8億元)。
布倫茨直言,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USMEF)在為牧場尋求高效監控無人機時,發現中國品牌大疆能提供真正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他指出,儘管許多美國農民對於依賴中國技術擔心,也害怕再出現類似新冠疫情的供應鏈中斷,但就目前而言,美國本土產品性能與價格均無法與中國品牌匹敵,「我們別無選擇」。
無人機產業顧問公司UAS NEXUS執行長Bobby Sakaki指出,大疆每年可以生產數百萬架無人機。這比美國任何一家公司的產量都要高出一百倍。
反觀美國,約有500家公司生產無人機,但每年產量不到10萬架,其中許多公司都是新創企業,並沒有生產或銷售的記錄。
美方頻頻對大疆出手,從2016年以「數據安全隱患」為由發起禁令,到後來加徵關稅,最終均告失敗。其核心原因在於,美國本土企業始終未能研發出具備與大疆同等性能和價格競爭力的替代產品。
之後,美方也透過指控大疆的「懸停控制系統」和「遠程追蹤控制技術」侵犯專利,並開出高額罰單,企圖迫使其上交核心技術代碼。但大疆回應「堅決拒繳罰款」,並在美國市場宣布漲價,卻得到了美國本土用戶的支持,包括警察、消防部門在內反對美國禁售大疆法案。
美媒直言,儘管美國急救人員反對美國禁止中國無人機,但因部分州已通過了法律,禁止公務機構使用大疆無人機,導致警察局和治安官辦公室不得不淘汰這些無人機,但他們也無法大量購買美國無人機。主要原因是,美國無人機的採購週期長達5個月,且機器性能遠不及大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