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19:08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晶片製造商正尋求明年將國內人工智慧處理器總產量增加兩倍。(取自金融時報網站)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晶片製造商正尋求明年將國內人工智慧處理器總產量提高達3倍,兩位知情人士表示,一家專門生產華為人工智慧處理器的製造廠計畫最早於今年底投產,另外兩家工廠也將於明年投產。
雖然這些新工廠旨在專門支持華為,但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的具體所有者是誰。華為否認有計劃建立自己的工廠,也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知情人士透露,這三家新廠的產能一旦全面達產,將超過目前中國領先的晶圓廠中芯國際(SMIC)同類生產線的總產量。
知情人士補充說,中芯國際還計劃明年將7奈米晶片產能翻倍。7奈米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量產晶片。目前,華為是中芯國際此類處理器生產線的最大客戶。
因此,寒武紀、mextaX和Biren等規模較小的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將能夠獲得中芯國際更大的產能分配,從而刺激輝達在美國出口禁令之後留下的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的競爭。
半導體是北京和華盛頓之間貿易緊張局勢的核心。美國已限制全球領先企業輝達生產的頂級人工智慧處理器的進入,以遏制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的努力。
一位中國晶片製造商高層表示:國內產量不會成為長期問題,尤其是明年所有產能都將上線。
DeepSeek等本土企業正努力生產必要的半導體,以便在開發最先進的人工智慧領域趕上西方競爭對手。中國企業也在競相開發符合DeepSeek所倡導的標準的下一代人工智慧晶片,DeepSeek已成為中國領先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華為的910D以及寒武紀的690被視為支援Deepseek首選標準的領先產品,而多家較小的中國晶片製造商也在加速開發其版本。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儘管DeepSeek已在中國晶片上進行小規模的早期研究,以證明其技術可行性,但該團隊目前的模型訓練是在輝達晶片集群上進行。一旦更多中國國產晶片適應其標準並提升性能,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一位投資多家中國半導體和大型語言模型新創公司的投資者表示,「需求催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