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27 05:54

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優於預期 惠譽示警:有3大下行風險

2025/08/26 16:01  
惠譽信評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3.4%,明年放緩至2.7%。(資料照)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惠譽信評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3.4%,明年放緩至2.7%,也提到未來恐將面臨包括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成長大幅放緩、全球人工智慧(AI)需求減弱、地緣政治及美國貿易策略不確定性等3大下行風險,並示警台灣傳統產業將持續面臨全球貿易政策變動、新台幣升值,以及區域產能過剩等多重挑戰,整體營運環境將更加嚴峻。
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今舉行「惠譽看台灣2025」年度論壇。惠譽信評銀行評等副總經理陳怡如說明,惠譽上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4%,主因為許多產業受關稅影響提前拉貨,今年至今的經濟成長表現比預期好。
惠譽信評亞太區主權評等副總經理Sagarika Chandra表示,台灣的成長率展望仍受惠於人工智慧相關產品需求持續帶動出口強勁,以及民間消費適度成長。台灣因為先進製程技術和專業的半導體生態系統,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因此預期2026至2027年間台灣將取得相當穩健的成長率2.7%。民間消費將維持韌性,這也源於薪酬實際成長率為正值。我們對台灣2025年下半年成長率的預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包括美國關稅的影響。
惠譽指出,台灣經濟成長前景可能面臨3大下行風險,首先為台灣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成長大幅放緩;第2為AI支出熱潮需求減弱;第3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
相較於科技產業,惠譽信評亞太區企業評等資深副總經理黃筱婷指出,2025年台灣傳統產業將持續面臨全球貿易政策變動、新台幣升值,以及區域產能過剩等多重挑戰,整體營運環境將更加嚴峻。且隨著能源轉型趨勢加速,傳產企業普遍需要投入大量資本支出,進一步拉高信用風險。零售業則可能遭遇消費者信心下滑與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
她指出,在高關稅環境下,許多以出口為主的台灣傳產企業因產品同質性高,對客戶的議價能力有限,恐難以將成本上升完全轉嫁至下游客戶,導致企業獲利空間被壓縮。尤其中小企業在供應鏈調整、市場多元化及技術升級方面資源有限,承擔風險能力較大型企業弱,易受外部衝擊影響。
此外,新台幣大幅升值將進一步壓縮出口導向產業的獲利空間,削弱台灣企業相較於海外競爭對手的價格優勢與國際競爭力。相對地,仰賴進口原物料或設備的企業,將因新台幣購買力提升而受惠,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黃筱婷表示,包括石化、化工、鋼鐵、水泥等產業更面臨區域產能過剩問題。由於中國本地需求預計仍將低迷,中國企業將持續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近年來新興亞洲國家也加快本地產業發展,導致台灣企業持續面臨海外競爭加劇及產品供給過剩的壓力。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與減碳趨勢持續推進,企業需要加大資本支出,這可能使企業負債比率上升,進一步降低財務彈性。不過,從長遠來看,積極投入綠能轉型的企業有機會受惠於政策支持以及市場對低碳產品的需求成長,長期競爭力可望提升。
受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本地消費者信心下滑的影響,台灣零售業在2025年預期將面臨消費支出趨於保守的壓力,需要加大資本支出和行銷力度來搶攻市佔率,競爭環境也會更加激烈。對中小型零售業者來說,面對消費緊縮和資源有限的情況,營運壓力會更加明顯。在消費市場下行循環期間,食品相關業務比重較高的企業,因應民生剛性需求,成長相對較有支撐。
黃筱婷也直言,傳統產業面臨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很難透過政府補貼或融資貸款等措施彌補,因為多數傳產就是拚成本、拚規模,政府的幫助只能幫助企業多些時間做準備,轉型到差異化、高值化、增加特殊性或提供更多附加價值,才能跳出定價線,但能否轉型成功,和企業自身的資質、能力比較有關係。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