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22 05:44

押錯寶?川普想砸錢幫英特爾撐腰 美專家直言「靠台積電」才是關鍵

2025/08/21 17:37  
美專家警告,川普政府入股英特爾恐非最佳策略,更好的策略是鼓勵台積電加大在美投資。(資料照,歐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傳出川普政府計畫以「晶片補貼換股權」入股英特爾10%,並考慮對台積電採相同模式,引發熱議。美國《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20日刊出前外交官及評論家羅根(James Rogan)撰寫的文章,他以「美國政府不應該購買英特爾股份」為題指出,英特爾正面臨嚴重虧損與市佔率下滑,代工業務更是血本無歸,羅根警告,投入英特爾恐非最佳策略,更好的策略是鼓勵台積電在美國加大投資。
文章指出,川普政府正積極試圖重建國家安全產業基礎。今年7月,國防部才向一家名為MP Materials的美國小型稀土公司注資4億美元(約新台幣122億元)。如今,川普政府正在內部討論收購英特爾的10%股權。若此舉成真,聯邦政府將成為英特爾最大的股東之一。

羅根認為,川普政府的目標是確保美國境內能擁有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目前,全球超過90%最先進半導體都是由台灣的台積電製造,台積電是全球晶片製造技術的領導者。在川普政府的推動下,台積電與其他晶片製造公司正在美國建設晶片製造產能,但即使這些工廠建成,美國在最先進的晶片方面仍將嚴重依賴台灣,預計5年內,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產能的佔比,最多也只能達到 20%。
因此,從美國國家安全角度來看,建立本土晶片製造能力是正確的政策。但問題在於,政府入股英特爾,真的是擴大國內晶片產能的最佳途徑嗎?
羅根指出,英特爾的業務分為2大塊,產品業務以及代工業務,不幸的是,產品業務正在快速失去市佔率,被美國的AMD與英國的安謀(Arm Holdings)蠶食;更嚴重的是,其代工業務財務狀況極度惡化。2024年,英特爾代工業務虧損180億美元(約新台幣5477億元),2025年上半年,又虧損超過30億美元(約新台幣913億元)。英特爾在去年和今年還在大規模裁員,這家公司顯然陷入困境。
軟銀近期雖宣布向英特爾斥資20億美元(約新台幣609億元)投資,遠不足以扭轉頹勢。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已暫停興建5座先進晶片廠的計畫,因為英特爾的資產負債無法承受如此龐大的投資。
英特爾的14A技術雖屬業界前沿,號稱比18A效能提升15%到20%,同時功耗降低25%到35%,仍不及台積電的最先進製程。更關鍵的是,輝達、AMD等晶片設計巨頭尚未承諾採用英特爾的14A製程,他們似乎寧願繼續依賴台積電。
羅根警告川普政府「國安應為首要,而非自尊」,川普政府是否真要加深與英特爾的合作?畢竟,英特爾正面臨嚴峻的競爭挑戰。更明智的策略是「鼓勵台積電進一步擴大在美投資」。川普或許想要一家「土生土長的美國半導體霸主」,但把錢砸進一家急速衰退的企業,絕非良策。另一個次佳選擇是,政府可以要求國防部採用英特爾的14A製程晶片,雖然這不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美國境內最先進晶片的供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