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19 20:26
大聯大Q3營收估持平偏增,AI應用需求延續至2026
2025-08-19 16:48:36 周佩宇 發佈
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3702)今(19)日舉辦法人說明會,展望第三季,雖仍為全年旺季,但因前季已有客戶提前備貨,成長力道不若往年,公司預估營收將落在2450億至2650億元,約季減2.1%至季增5.8%,毛利率3.7%至3.9%,營業利益率1.91%至2.09%;稅後淨利24.86億至30.22億元,每股盈餘1.48至1.8元,較第二季有望增加13.7%至38.2%。公司指出,AI 應用持續帶動伺服器、PC 及電源需求,並延伸至手機、自駕車、機器人等領域,市場熱度預期將延續至2026年。
回顧第二季,大聯大合併營收2504.52億元,創單季歷史次高,季增0.6%、年增20.4%;營業淨利49.06億元,季增14.5%、年增32.7%;稅後淨利21.86億元,季增15.1%、年增34%,每股盈餘1.05元。累計上半年營收4992.86億元,年增28.1%;稅後淨利40.84億元,年增14.1%,EPS 2.18元。
財務長袁興文表示,第二季新台幣急升造成單季約8,900萬元匯損,但由於多數交易以美元計價並透過避險操作,上半年仍有1.72億元匯兌利益,財務影響屬短期且可控。同時,財務成本控制得宜,營收單位成本由約1%降至0.9%以下。
副總林春杰指出,受地緣政治與關稅不確定性影響,部分客戶提前拉貨,使得第二季淡季不淡,第三季雖仍為旺季,但動能已部分提前反映。美國半導體課稅及232條款仍未定案,實際影響待觀察;由於通路商多依原廠與客戶議價,公司角色仍以服務為主。整體而言,客戶已普遍採取「China Plus One」策略,將產能逐步轉往東南亞、南美,甚至美國,以分散風險並避開關稅,帶動大聯大區域營收結構逐步多元化。
目前中國大陸與香港營收比重已降至70%(去年同期逾73%),台灣、東南亞與美國合計比重首度達到20%。客戶結構中,台商佔34%、陸商53%、跨國公司13%。應用面以電腦相關比重最高,達46%,手機19%、消費性電子9%、工控與車用各佔6%。產品組合中,核心零件穩定維持四成以上,記憶體佔比提升至25%,被動元件7%,其餘類比與離散元件各約8%。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預估,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2025年年增率由13.8%上修至15.1%,2026年亦由11.2%調升至15%,2024至2029年的複合成長率上修至9.7%;非記憶體市場2025年增幅上看16.2%,2026年12.1%。其中 AI 手機2025年出貨年增率高達114.8%,滲透率將自2024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37%、2026年達47%;AI 筆電出貨年增率約100%,滲透率可由44.9%攀升至78%;AI 伺服器出貨2025年年增26.3%,GPU 出貨年增率23.3%,ASIC 滲透率2025年可達44.2%、2026年48.3%,2028年則可與 GPU 平分市場。
公司看好 AI 應用前景,正積極擴充 Edge AI 相關代理線,並強調將扮演聚合商角色,結合半導體、被動元件與軟體演算法整合商,提供垂直整合解決方案,加速切入 AI 機器人與自駕車市場。另在策略投資方面,公司已於今年4月底完成對華經資訊47.67%股權投資,6月底正式進入董事會,未來將與華經發揮協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