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健康快樂
發佈於 2025-08-18 07:33
媽媽有喘息的空間,才能給孩子更好的陪伴!--1
媽媽有喘息的空間,才能給孩子更好的陪伴!--1
母親的情緒,對一個孩子早期心理、人格發育很重要。但是照顧好一個孩子,尤其是幼兒,對一個女性來說其實是一件壓力巨大的事情。
如果一個母親總是處於撫養孩子的壓力中,她們很難有好情緒,情緒會直接反應在一個人的面部,心情煩躁、抑鬱的母親,很難出現溫和的笑容,嬰兒就會識別成人的面部表情了,一個眉頭緊皺的母親很難讓孩子放鬆與她相處。
一個疲倦、煩躁的母親
會通過語言影響孩子
一旦母親心煩氣躁,很容易對小孩說出「不行!」「你必須」等命令、禁止的話語,很難耐心地等待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完成一件事,也不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做。
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孩子覺得母親越來越可怕,親子關係只會變得緊張,甚至疏遠。不只如此,當母親持續承受巨大的壓力時,會不斷催促孩子「快一點!」
在時間壓力下,孩子做錯的可能性會很大,這麼一來,孩子的失敗經驗只會越來越多。
一個疲憊不堪的媽媽,很難耐心聽完孩子的話,沒精力去分析孩子真實的內心,可能隨口說出「以後再說」「你別再無理取鬧」「不要煩我「等否定的話語,也許一句兩句這樣的話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但是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母親否定的話語中,他的自尊心會受到比較大的損害。但是,這些結果並不是媽媽的錯。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無法照顧好
怎麼能照顧好別人?
許多母親會既要帶小孩,又要做家事,還要承受來自周遭的壓力,早已經精疲力竭,她如何能夠對別人「有耐心」,如何保持「好心情」?
若要母親能夠笑咪咪的、用開朗的態度對待小孩,那麼,父親的協助不可或缺。一個撫養孩子累到無法喘息的母親,沒有辦法培養出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
假如丈夫不能體諒和協助妻子,小孩的教養便無法順利進行。
出生到6個月這段時間,是孩子和母親的一個關鍵分離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漸漸發現,自己和母親並不是一體的,他們需要和母親分離,形成一個最初的「自我」。但是孩子要構建這個自我,首先需要感覺外界環境是安全的,他們的需求在離開母親的世界裡都能被滿足,他們才能與這個世界形成一個安全、信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