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12 18:05

英特爾前執行長投書痛批陳立武策略,要客戶集資 400 億美元挽救美國半導體

英特爾前執行長投書痛批陳立武策略,要客戶集資 400 億美元挽救美國半導體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2 日 10:15 | 分類 公司治理  半導體  財經
查看翻譯


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 (Intel) 正處於全方位重整的關鍵時刻,前執行長暨董事長 Craig Barrett 本週於投書《Fortune》,提出可稱為「積極」的救援方案。他直言若無法資金與製造實力重整,將造成美國高階半導體產業的大斷層。


Barrett 強調,英特爾是唯一可望與台積電等外部供應商相抗衡的美國本土晶片製造商。但資金不足,無法擴建或更新最先進生產線,導致晶圓製程逐步失去領先。政府以《晶片與科學法案》補助仍不足以填補缺口。他呼籲資金只能從英特爾客戶獲得,建議最大八家客戶蘋果、Google、Nvidia 等,每家貢獻 50 億美元,共投入 400 億美元,以換取穩定美國供應來源與價格優勢。
Barrett 還痛批現任執行長陳立武,客戶簽約前不願意投資 Intel 14A 製程,無異是笑話一場。英特爾若未挑戰成為技術領導者,只是跟跑者,注定難以翻身。他還說美國政府應考慮對進口高階晶片加徵懲罰性關稅,刺激國內生產與資金流入,兼顧國家安全與供應鏈韌性。
英特爾現任執行長陳立武今年 3 月就任後,積極推動大規模組織、資本與業務重整。他裁撤大量員工、縮減製造計畫,並延後或取消多項專案,硬體製程 Intel 14A 更採取「無客戶就不投資」,試圖以務實步伐回穩。這種保守策略卻引發內外不滿,尤其 Barrett 倡議的「立即投入」與「技術領先」,與陳立武策略明顯背道而馳。
部分聲音建議分拆英特爾設計與製造部門,兩者各獨立運作。Barrett 明確否定,因認為真正問題不是企業架構,而是財務資源不足。與其分拆,不如直接解決資金來源,恢復技術與產能投資。且一旦台積電或三星都無意將最先進製程帶至美國,英特爾衰落將讓美國陷入嚴重的供應鏈依賴,美國政府與科技界必須看清現實,迅速整合資源,確保本土半導體競爭力。
(首圖來源:Flickr/Gage Skidmore CC BY 2.0 )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