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11 13:55

產業:輸美關稅20%+N,工具機業哀鴻遍野,公會重申盼儘快完成協商爭最大利益

財訊新聞   2025/08/11 09:47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從8月7日上路,台灣的稅率是採「疊加」計算方式,在原有最惠國待遇(MFN)關稅稅率上再加20%的暫時性對等關稅,工具機原本稅率4.7%,進口美國將被課到24.7%;工具機公會重申,與日、韓等競爭國家的輸美關稅相比不利,盼透過行政團隊努力,儘速以外交途徑與美方完成協商,為國內產業爭取最大利益。

原先台灣出口美國工具機稅率約2%-5%、零組件約8%,8月1日美國政府擬對台灣輸美產品加徵高達20%對等關稅,隨著美國對等關稅上路,經濟部日前表示,台灣的暫時性對等關稅為20%,但須再加上該貨品原有的最惠國(MFN)稅率。


工具機業者紛紛擔心指出,由於稅率比競爭國家日、韓都高,台灣如今關稅幾乎約25%,日、韓則約關稅15%,等於相差高達10%,加上台幣匯率相對強勢,將使得競爭力弱化,台灣工具機產業困境可想而知。

工具機公會指出,美國為我國工具機第二大出口市場,年平均出口值近4億美元,主力機種包括綜合加工機、車床、鍛壓與沖壓工具機。台灣產品以高性價比與靈活交期受美國市場青睞,但加徵20%關稅將重創價格優勢,特別對中階機型與中小業者衝擊更深,恐引發市場流失與轉單效應。

公會建議,業者降低對北美市場依賴,積極拓展印度、東協、歐洲等潛力市場。印度正推動進口替代與製造業擴張,東協在汽車與電子產業持續投資升級,歐洲如波蘭、捷克等新興工業國亦具備設點潛力與合作空間。

公會重申,近年來積極協助國內業者雙軸轉型,率先建置工具機產業規範將產品和品質標準化,透過綠色與數位AI技術,並以「在地供應」與「市場多元」雙軌布局,強化出口動能與國際競爭力。面對高關稅的嚴峻挑戰,期盼政府儘速啟動應變機制,加速產業轉型腳步,協助受衝擊產業穩健因應以加強整體產業韌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