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05 01:31
金控重新洗牌,四強各據地盤,史上首宗金控合意併購,重塑台灣金融格局
產業評析 2025/08/04
眾所矚目的台新金(2887)與新光金(2888)合併案,在3月份獲得金管會點頭,兩家金控於7月24日正式合併,新光金股票隨即下市,且旗下各個營運事業單位將併入「台新新光金控集團」。這樁台灣史上首宗的金控合意併購,不僅牽動台灣金融版圖,更引起國際信評機構高度關注,在正式合併案之前,中華信評在5月一舉提高新光金控、新光人壽、新光銀行與元富證券的評等;標準普爾也將新光金旗下的新光人壽的信用評等自「BBB-」調升至「BBB+」、新光銀行亦自「BBB-」調升至「BBB+」,顯見外部信評機構對兩家金控合併的效應持高度肯定,將使未來大金控的財務體質更加穩健。
在過去的23年新光金與台新金曾多次討論合併但始終未果,2002年曾在合併破局後,在市場留下「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山頂會合」的經典語句,直至23年6月,新光金董事會改選,由以洪士琪的「改革派代表」結合吳東亮等股東,最終成功掌控經營權,再增資讓新壽資本適足率逐步回到法定標準,財務狀況改善,也讓之後的「新新併」埋下了伏筆。去年下半年,半路殺出中信金祭出比台新金開價更高的收購價「搶親」企圖併購新光金,但最終遭主管機關拒絕,讓兩家合併案過程增添不少變數與波折。
7月的合併基準日生效起,新光金股東依換股比例,一股可換得台新金普通股0.672股外,還能獲得台新辛種特別股0.175股;其中,辛種特別股每股面額十元,年利率1.665%,並將在3年後以發行價格強制收回。此外,新光股東也享有台新金配發的現金股利,以24年的0.9元計算每股約可分得0.6048元。
台新金預計9月正式更名為「台新新光金融控股公司」,並規劃合併後的兩年內,陸續完成銀行、保險、證券、投信4大子公司整合。投信25年底完成合併、壽險26年1月,同年4月完成證券的合併,最晚則是系統轉換難度最高的銀行預計6月底完成。
觀察金管會網站公告的《金控公司合併報表財務資料》,截至今年3月底,15家金控公司總資產排名,排名第一國泰金(2882)13.89兆元,第2為富邦金(2881)12.13兆元,第3為中信金(2891)8.98兆元。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後資產規模合計將近8.6兆元,一舉躍升為國內第四大金控,並擠下原本逾7兆元資產總額的官股金控─台灣金融控股(又稱:臺灣金控)。
「金金併」主要是指金控公司間的合併,以及金控對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整合行為。由於台灣金融產業一直面臨著「規模過小」與「過度競爭」的難題,因此金融機構的整併一直在業界被視為達成規模經濟與提升市占的常見手段,回顧過去的發展史,銀行併購由台新銀行於2002年2月併大安銀行掀開序幕,富邦(2881)、國泰(2882)兩大金控龍頭也皆靠小吃大策略,不斷跨業結盟與併購,中信金(2891)則陸續收購萬通銀行、花蓮企銀擴張銀行版圖,新光銀行則在早年併購誠泰銀。
盤點近十年來國內併購案為人所熟知的還有14年凱基金(當年的開發金)併萬泰銀行、18年元大金(2885)併大眾銀行、21年富邦併日盛、22年星展併花旗銀行,每1次合併,都為市場帶來新的競爭格局。無論動機為何,每一次金金併都加速了台灣金融市場的集中化,也促使監理機關不斷調整遊戲規則,在市場效率與金融穩定間尋求平衡。
台新新光金控的誕生,讓台灣前4大金控正式形成「新4強鼎立」,這4家金控合計掌握整體金融市場過半資產與市值,產業集中度創歷史新高。國泰金以近14兆資產總額穩坐龍頭寶座,龐大的保戶基礎以及旗下的國泰世華銀為核心業務,近年公司持續強化數位金融與綠色金融布局,並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也在當地從企金拓展到消金業務,法人多預估,今年在壽險部分的資本利得貢獻將會下降,銀行的表現持平。
富邦金則橫跨銀行、保險、證券與電信等,以「多元獲利」著稱,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6月及上半年獲利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中信金則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主力,信用卡、財富管理與企業金融一直以來在金控中都表現亮眼,子公司台灣人壽6月因股利入帳與基金處分蓋過匯損,單月稅後純益達57.69億元,但累計前6月稅後72.1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銀行端除了放款業務上升13%,且外幣資金成本下降使淨利差上升。中信金擅長透過併購與策略合作持續擴展市占,今年也傳出瞄準統一證券、群益金鼎證券及保德信投信,傳已進入評估與洽談階段,後市可持續關注。
台新新光金控也將在合併旗下事業之後,化身分行家數最多的民營銀行。旗下證券體系的台新證券與元富證券在進入整併後,也將讓台灣券商版圖重新洗牌,據統計,元富證、台新證今年上半年市占率2.89%、2.24%,分別排第7、第11名,合併後排名將直接跳升第4大,僅次於元大證券、凱基證券、富邦證券的經紀市占率,並擠下原本排第4的永豐證券。
根據壽險公會公告,今年1~6月新光人壽新契約保費收入達348.8億元,年增22%,在6大壽險中表現亮眼,年增率僅次於國泰人壽與凱基人壽,單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142.6億元,更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的外幣保單占比逾6成。台新人壽和新光人壽合併更名為「新光人壽」,合併後的新壽資本規模將達920.23億元,並發行新股約80.17億股,穩居壽險第4大。新壽為此次併購案中最重要的一環,未來可望持續發揮銀行與保險通路的共同通路銷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