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瑄 莊其源
2025年7月24日 週四 下午6:54
紙片屋又要再加一!今年上半年北台灣最小基地案出爐,位在台北市大同區,基地僅38.1坪,規劃興建地上11層,其實過去是機車行平房,被兩側中古大樓夾殺17年,如今變身超迷你建案,專家分析,戶數少之下,公設比偏高,可能大都是投資客出手。

今年上半年北台灣最小基地案出爐,位在台北市大同區。(圖/TVBS)
記者劉育瑄:「北台灣最小基地預售集合式住宅建案,2025年上半年最小基地案,就位在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可以看到這寬度,我大概走八步就差不多。」
紙片屋又要再加一,這建案基地約38.1坪,規劃興建地上11層,每戶11到12坪,單坪百萬以上,總價壓在一千多萬。
民眾:「覺得太小,因為還有公設。」
民眾:「建蔽率、容積率都划不來,CP值不夠。」
鄰近店家業者:「摩托車店已經搬走了。」
其實這建案原址是機車行平房,兩側都是中古大樓,可說是被夾殺17年。不過專家分析,這裡具備捷運、商圈機能,主幹道效益也加分,但要留意公設比。
房市專家陳炳辰:「那它在公設比上面,因為要維持一定的比例,可是它的戶數又沒有這麼多,因此其實每一戶去分攤公設比上面,其實會相對之下高一些。那加上其實它可以運用的空間也沒有這麼大,都會去擠壓它所謂的室內坪數,可能負擔的這個公設比上面,仍然要來到三四成以上。」

歷年北台灣小基地集合住宅建案,最小的是北市中山區伊通街巷弄宅。(圖/TVBS)
看看歷年北台灣小基地集合住宅建案,面積大概落在二三十坪,但奪下最小冠軍的,則是2013年推出的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巷弄宅,基地約19.5坪,地上6層、地下1層,公設比高達56%,整棟102坪,開價8500萬。
房市專家陳炳辰:「並不是一個自住客的首選,而比較屬於一種投資型的產品。投資客他可能買來收租,或者就是說期待未來可能有轉手獲利空間。」
專家也分析,對建商來說,小基地案成本負擔不大,戶數不多,在賣壓上也可控,因此建商未來可能還是會持續推出,就看消費者是否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