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24 07:21

工商社論》正視川普「雙重」關稅威脅

社論
2025年7月24日 週四 上午4:10


美國開徵「對等關稅」緩衝期程即將屆滿,談判過程並不順利,迫使川普政府先後逕自對20餘國公布不同稅率的對等關稅,也正在準備針對「特定產業」訂定關稅措施,與8月1日開徵的對等關稅同步生效,以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地位。
亦即川普政府歷經數月的調查,將依據美國1962年制頒的《貿易擴張法案》第232條規定,以危及國家安全為理由,針對半導體、醫藥品、關鍵性礦物、銅、水產及能源等敏感項目,片面開徵不同稅率關稅。目前開徵相關期程尚未明確,但如果未來全面實施,其涵蓋一個國家對美國出口產品的稅率,預估會超過30%以上,甚至高達80%。
由於川普政府將關稅作為貿易談判的重要籌碼,要求各國必須配合遵循,台灣難以倖免。這些頗不易掌握的變數,未來勢必直接影響各國對美國的出口,衝擊不容小覷。台美尚未達成貿易協議,但雙方迄今除舉行對等關稅實體會談,也採取視訊會議交換意見,針對經貿相關議題進行溝通。
自4月2日川普政府公布對等關稅之後,國內各界認為台灣有機會仿效越南模式,與美國達成較優惠的貿易協議。畢竟,政府展現高度善意,除了表示將會「從0稅率開始談判」之外,其所念茲在茲的高階晶片,已赴美加碼投資超過1600億美元,以及與台灣產業無關的美國阿拉斯加油管,也同意參與投資,甚至承諾提高國防經費,未來增加軍備採購。
但台美談判迄今卻陷膠著,其關鍵原因包括: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台灣透過第三地管道轉口「洗產地」、來自美國進口豬牛產品標示設限及整車進口稅制等問題,造成被認為必須透過高額關稅修正的對象外,最癥結的問題,莫過台灣在外銷美國產品金額中,三分之二屬於美國《貿易擴張法案》第232條所規定的「國安敏感產品」,導致談判卡關。
統計顯示,目前台灣外銷美國產品項目,包括:自動資料處理機器及其附屬單元對美出口占該項出口比重60.9%、機動車輛零件占比53.2%、電腦零件占比47.2%、交換器及路由器占比45.9%、積體電路(晶片)占比45.1%、鋼鐵螺釘、螺栓及類似製品占比44.4%,除了顯示高度依賴美國市場之外,其中包括許多高單價、高敏感與國安相關的產品。
這些與國安相關的項目,是川普總統最希望保留美國製造的產業,且為談判的主軸之一。在此前提之下,台灣不但外銷美國屬於「國安敏感產品」占比世界第一,且對美出口逐年成長,2018年爆發美中貿易爭端後,上述國安相關項目,尤其是半導體與高科技類別的產品大幅成長,導致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隨美中貿易對抗升溫增加至2024年的739億美元,其成長幅度為美國貿易伙伴最高,並晉級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
川普政府最終將對台灣開徵多少稅率的關稅,以上所述可預估,並非其他三分之一「非屬國安敏感產品」,而是對三分之二屬於敏感產品訂定較高的稅率。
貿易逆差是雙方產業呈現高度互補的現象,面對美國即將開徵對等關稅,除希望談判團隊順利達成貿易協議,更期待相關部會針對川普政府開徵「特定產業」關稅措施,恐造成產業陷入「雙重」關稅威脅,研擬因應之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