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05:30

近來房價已見鬆動趨勢、部分地區出現緩跌,就算下半年陸續有建商喊出「讓利」,最後究竟有多少購屋民眾肯買單?或許可以先觀察下半年預售屋實價揭露件數是否有回升,再來做決定,有可能越晚買房越便宜。(資料照)
預售屋禁止轉售上路後,不少建商其實私下很開心,稱讚此舉是直接「鎖住」投資客,讓他們無法在預售階段轉售,因此沒有競爭對手,民眾想買預售屋就只能找建商,也造成一段時間預售屋價格是建商說了算,反而推升房價不斷走高。
但近年迎來交屋大潮,每年取得使用執照戶數都超過10萬戶,加上央行限貸令,造成銀行房貸資金緊縮,已有不少投資客交屋後只想趕緊出脫換現金,若是推案量大的區域,例如重劃區,就會出現有建商的預售新案,還有投資客交屋後要轉售新屋,再加上待售中古屋等大混戰,每一戶都盼望著下一個人來接盤,房價恐將進入新一波修正混亂期。
其實,建商預售建案的價格彈性較小,主因包括地價、營造等成本上揚,假如是賣了一陣子或是銷售到相當成數,例如超過5成的預售案,就會陷入進退兩難局面,若想要降價來加速餘屋銷售,但又無法向已購戶交代,只能苦惱如何維持預售屋「揭露」房價不跌;而近來又碰上預售屋買氣急凍時刻,上半年全台預售屋揭露件數單月都不到5千件,只好透過所謂的「讓利」,也就是精裝修、送家電等方式來攬客,甚至得連同之前已購戶一起都「讓利」。
這些交屋後將進入「待售模式」的買家,包括之前低首付、一次買多戶或資金缺口被迫得變現等多種類別,這些都是3至4年前入手的預售屋,基本上應還有一定的增值空間,多半會選擇小賺就先跑,這些急著要套現的供給量,價格上勢必比新建案來得有優勢,若真的是自住民眾、且手上資金也足夠,理當會優先買成屋,造成新建案買氣更緊縮。
近來房價已見鬆動趨勢、部分地區出現緩跌,就算下半年陸續有建商喊出「讓利」,最後究竟有多少購屋民眾肯買單?或許可以先觀察下半年預售屋實價揭露件數是否有回升,再來做決定,有可能越晚買房越便宜。(徐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