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24 01:13

美豬牛、稻米將進軍台灣?若要全守「四大底線」 學者:那關稅就是20%起跳

李海琪
2025年7月23日 週三 下午6:19


日本與美國於美國時間22號完成協議,專家認為,台灣與日本市場規模與結構不同,很難類比。(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台)
美國總統川普22號宣布與日本、菲律賓與印尼達成協議,其中對日本以高達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以及部分農產品、汽車進口換取關稅從25%降到15%,一口氣調降10個百分點,讓尚未談妥的亞洲國家壓力驟升。
對此,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暨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指出,日本讓步幅度罕見,對台灣與南韓造成明顯壓力,尤其在台灣政府對內宣示「四大底線」的前提下,未來若想爭取與日韓相當待遇,勢必將面臨更棘手的談判挑戰,他直言,「如果要完全守住四大底線,那就是20%以上,不用去想日本的15%了」。
日本豪撒5500億且讓步幅度大,壓力外溢至台、韓
日本承諾向美國投資 5500 億美元,且美國還將收取該投資中90%的利潤,邱達生指出,以日本不健康的財政狀況,如何籌措這5500億是問題,有可能將以成立共同基金進行。
邱達生表示,日本作為國債占比GDP全球第一高的國家,敢向美國承諾投資5500億美元是一個「過度大方」的舉動,他並提醒,協議雖獲日本市場短線慶祝,但長期仍有兩大隱憂:一是如何落實投資承諾,二是日本對美開放稻米與汽車進口的讓步,恐將引發農民與消費者、產業界抗爭。
也就是說,邱達生認為,日本的真正衝擊還沒來,同時這項美日協議也給予至今尚未談成、但在美國市場與日本作為主要競爭國家的台灣、南韓巨大壓力。
然而,對台灣而言,要達到與日本相當的關稅待遇卻不容易。
他指出,台灣政府曾對內部宣示「四大底線」:產業利益、國民健康、糧食安全與國家利益,若政府堅守此架構,等於在談判前就表明某些籌碼不能動,「綁手綁腳」地上談判桌,自然難以換到最佳條件。
四大底線已成國內共識,要捍衛得拿關稅來換:恐20%起跳
面對外界期待台灣與日韓爭取對等關稅待遇,邱達生提醒,四大底線雖然出於保障國內利益的考量,但對談判團隊而言,卻是一種內部框限,尤其是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已經成為內部共識,妥協將衝擊國內。
不過,邱也表明,美方更在意的可能是晶片、再工業化相關議題,而不是台灣是否吃美豬、買美稻米等有關「四大底線」的議題,畢竟台灣市場小,「就算美豬美牛台灣不再堅持零檢出,讓美國賣過來,對於他經濟幫助也不大」。
因此他建議,我方應該盡量轉移談判重點,避免在對美方算是「枝微末節」、卻對自己國內造成去大衝擊的議題上做無意義的讓步。
對於後續台美協議發展走向,他認為,目前局勢「真的很難預測」,早期情勢較為簡單,他當時預期比照越南、印尼,可能落在20%以下,但之後四大底線確立,情勢就有所轉變。
邱達生表示,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不同,後者大多願意對美商品給予零關稅回報,越南以此換來了20%稅率,他直言,「如果要真全守住四大底線,那就是20%以上,不用去想日本的15%了」。
主權基金變「美台基金」?學者:台灣赴美投資重質不重量
先前就有外媒傳出,美國要求日、韓2國創立投資基金,如今日本的5500億美元可能是以共同基金方式,台灣先前討論的主權基金是否最後可能反變成美台戰略產業基金?
對此,邱達生認為,這樣政府會一點面子都沒有,同時日本如今給到的壓力是,台積電先前赴美投資也沒這麼高金額,另外台積是企業要去投資,又跟國家本身去投資不一樣,雙方有所差別。
邱直言,在當前談判氛圍下,台灣很難「開菜單請美方選」,最好是被動等待美國開條件,再來評估能不能接受。
他強調,台積電雖然投資金額沒有日本這麼高,但這是全世界唯一能夠到美國生產4奈米晶片的投資,這是其他國家都做不到的,台灣必須繼續強調獨特性,強調可以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以換取比較好的關稅,同時能維護住底線,台灣赴美的投資是「重質不重量」。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