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倫 陳儒桓
2025年7月22日 週二 上午8:22
台灣投資人普遍展現保守謹慎的理財態度,面對通膨壓力及生活成本增加,多數人選擇投資以增加收益,但投資方式相對保守。根據調查,亞太區有51%的人對財務狀況感到舒適,而台灣僅有16%,超過70%的台灣人感到勉強平衡,顯得較為悲觀。台灣投資人的投資回報率僅為1.8%,遠低於澳洲、中國大陸及新加坡。專家指出,台灣人理財觀念保守但期望較高報酬率,反映出謹慎性格與樂觀預期間的矛盾,許多人投資只為在固定薪資外增加些許被動收入,提升生活品質。

投資傾向偏保守!穩定收益比大起大落好。(圖/TVBS)
許多上班族在休息空檔會檢視自己的投資項目,希望能賺取一些被動收入。一位上班族Pika分享,她因為個性較懶,所以選擇從購買美金或日幣等外幣開始投資,採取在匯率下跌時買進的策略。Pika認為,若對投資標的沒有充分了解,就不敢貿然投入資金,她表示許多人常在消息傳出後才投資,但那時機會往往已經過去,容易被市場割韭菜。
另一位上班族Ren則表示自己偏好保守的投資策略,一直以來尋找的都是較為穩定的標的。Ren坦言有時會因看到朋友靠投資台積電賺取可觀利潤而感到些許遺憾,但同時也認識到自己沒有承受大幅波動的心理準備。Ren相信目前的定期定額投資和保險配置,能在退休時提供一些額外的分潤,讓自己的生活更有保障。

內心大多渴望保守!投資為了擁有小確幸。(圖/TVBS)
一項統計調查顯示,台灣投資人的心態確實相對保守。在亞太區的調查中,51%的人對自身財務狀況感到舒適,39%覺得勉強平衡,10%感到財務拮据。然而台灣的情況則明顯悲觀許多,只有16%的人認為財務狀況舒適,超過70%的人感到勉強平衡。此外,受到近期關稅風暴的影響,許多台灣民眾表示會減少投資,傾向持有現金。
分析師翁偉捷指出,台灣人的理財觀念相對保守,但期望的報酬率卻不相匹配,這顯示出台灣人謹慎保守的個性。他同時提到,面對未來投資預期,台灣投資人相對樂觀,相信自己的投資理財策略能帶來較好的報酬率。
統計顯示,雖然台灣人投資金融產品如股票、定期存款和保險的累積報酬為正,但投資回報率僅有1.8%,遠低於澳洲、中國大陸和新加坡。這反映出保守態度與較低報酬間的關聯,除非願意承擔高槓桿的風險,否則難以實現利滾利的高報酬。
心理師周詩穎解釋了這種心態背後的心理機制,她表示人們雖然渴望賺錢,但同時也有保守的渴望,寧可選擇風險較低的投資方式。這種複雜的心理運作反映在人們對保本型保險等產品的偏好上。

死薪水難以致富,上班族投資為讓生活較為過的舒適。(圖/TVBS)
對許多人來說,追求被動收入主要是為了在固定薪資外增添小確幸,以應對可能的突發狀況,提升生活品質,並希望資產能在不知不覺中增長。雖然台灣人的投資態度被視為保守,但這背後反映的是對穩定生活的追求和風險管理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