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 發達集團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22 07:13

中概股不香了?美中經濟漸脫鉤,中資企業從華爾街大撤退恐只是時間問題

風傳媒 :2025-07-20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根據Wind資訊,自2019年以來,已有超過80家中國企業從美國交易所下市,目前仍掛牌的約有275家中國企業。雖然2024年中國企業赴美IPO家數創下近年新高,但大多是規模很小、投機性較強的股票,比起過去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市值動輒數十億美元的「紅籌股」,不可同日而語。
美國資本市場曾與中國密不可分,儘管地緣政治緊張,華爾街仍對中國企業上市保持開放態度,但這樣的共榮局面,如今卻因2大經濟體日益加深的不信任而逐步瓦解。
根據Wind資訊,自2019年以來,已有超過80家中國企業從美國交易所下市,目前仍掛牌的約有275家中國企業,市值占紐約證交所與那斯達克總市值不到2%。
雖然2024年中國企業赴美IPO家數創下近年新高,但大多是規模很小、投機性較強的股票,比起過去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市值動輒數十億美元的「紅籌股」,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新股票平均募資不到700萬美元,有些企業甚至難以維持最低300名股東的基本門檻。這對投資人而言是個危險警訊,甚至可能就是一場騙局。
值得注意的是,紐約證交所自2024年5月吉利汽車旗下的Zeekr掛牌後,便未再迎來中國的新上市公司。
中概股退燒,全面退場只是遲早的事
時間回到2012年,JL Warren Capital創辦人Junheng Li成立研究機構,當時「中國」是全球最熱門的投資主題,出生於中國的她出版了《華爾街虎女》一書,專攻解析中國產業與財務結構,為此打響名號。
時至今日,連她也不諱言:「中概股退場只是遲早的問題。」相較之下,加密貨幣與人工智慧,才是更讓人興奮的投資亮點。
赴美上市曾是中國企業成功的象徵,紐約證交所與那斯達克為爭取熱門中資IPO競相拉攏。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紐約證交所外懸掛中國國旗,創辦人馬雲一夜成名,這場將近250億美元的IPO是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上市交易;而在那之前,也已有百度、京東、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東航等一線企業在美上市。
如今,阿里巴巴成為特例,該公司市值占美股中概股總市值30%,其他知名中國企業則多已退市或另謀出路。
美方表明「不歡迎」,港股成為替代戰場
面對美中金融脫鉤,華爾街態度轉趨低調,紐約證交所刪除過去高調讚揚阿里巴巴上市的官網內容,拒絕對中概股發表評論,那斯達克也未回應相關提問。
美國政界一直批評華爾街與中國的緊密關係,但華盛頓當局很少像現在這樣,態度堅決地迫使美國資金撤出中概股。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優先投資政策」中,將矛頭對準了中國公司的融資活動,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倫納(John Moolenaar)更向美國證管會(SEC)施壓,要求清查「與中共掛鉤」的上市公司,理由包括:涉及美國制裁、存在不透明的黨控機制、協助中國軍事用途,甚至涉嫌強迫勞動等。
美國23個州的財政官員也聯合致函SEC,主張應強制中概股下市,部分州政府已啟動法案,要求公務員退休基金撤出中國投資,聯邦層級政策同樣朝此方向傾斜。
雖然美方圍堵中概股,但香港反而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首選。今年5月,寧德時代在香港完成46億美元IPO,獲得了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等華爾街巨擘的支持。
舊金山創投組織Future Union負責人金恩(Andrew King)認為,美國投行幫助中國公司在其他地方上市,那麼將中國公司排除在美國資本市場之外的效果也不大,「這相當於用美國的錢,建設香港等地的資本市場。」
除了監管與地緣政治風險,中概股本身也屢爆醜聞。身為星巴克競爭對手的瑞幸咖啡,2020年因為財務造假被勒令退市,市值一度蒸發殆盡,當時距離這家公司通過IPO籌資6億5100萬美元才經過1年左右的時間,凸顯美國監管機構難以有效審查中國企業帳目。
2022年,美中達成一項協議,美國監察機構得以檢視中概股審計報告,隨後2家中國航空公司以及短暫坐上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的中國石油,陸續從紐約證交所退市。
如今,規模達到標普500指數納入門檻的中國股票,只剩10家左右。
VIE模式被質疑是一場騙局
中概股大量赴美掛牌,關鍵在於2000年為了新浪網上市首創的「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藉此繞過中國法規,允許外資間接投資網路、科技等受限的領域,此後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以及幾乎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國大公司都採用了這套模式。
然而,VIE本質上僅是透過合約安排讓外資分享公司利潤,並不等同實質股權,美國國會近年頻頻點名該架構「缺乏投資人基本權利」,質疑VIE形同「空殼公司騙局」。
即便如此,全面封殺中概股難度仍高。紐約一家跨國投行主管直言,類似威脅過去不止1次,但最終多未落實。不過,面對美中脫鉤風險,他們已經開始要求企業客戶評估,「萬一最壞情況發生,如何降低衝擊。」
事實上,阿里巴巴早在2022年就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與紐約證交所2地雙重主要上市,為潛在風險預留後路,這似乎也預示著,中資企業撤離華爾街,或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