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8 22:06
泰國銀行:輸美36%關稅將是災難性的
泰國銀行警告稱面對36%美國高關稅將重創出口、勞動力和外國投資
距離美國對泰國課徵36%高關稅期限僅剩兩週,泰國面臨的談判壓力與日俱增。泰國銀行接續指出,倘美國對泰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遠高於其他競爭國家,風險將進一步加大,不僅會威脅到出口,還會危及整體經濟。
泰國TTB銀行(TMBThanachart Bank)執行長Piti Tantakasem表示,36%的關稅對泰國來說將是災難性的,泰國現在面臨歷史性的經濟威脅:
1. 出口影響:泰國對美國出口之高價值產品(例如電子產品、汽車零件、家電、珠寶和橡膠等)將遭受重創。泰國的競爭力將受到嚴重削弱,尤其是美國從多個國家進口的產品,包括手機、電腦和汽車零件。
2. 國內供應鏈中斷:由於工廠和零件供應商受到衝擊,該行估計半導體、橡膠和家電等擁有複雜國內供應鏈的行業將遭受高達4,970億泰銖的間接損失。
3. 對勞動力和消費的影響:預計到2028年,關稅將影響100萬名工人,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這將減少泰國家庭收入,拖累國內消費,進一步削弱整體經濟。
渠另補充,從中長期來看,泰國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依賴是一個弱點,因為泰國本身缺乏專業技術,倘美國對泰國徵收的關稅高於其競爭對手,泰國將在兩個關鍵領域遭受損失:
1. 競爭力:當前泰國面臨36%的關稅(相較越南20%,印尼19%)將導致泰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下降,並被視為高風險投資目的地。
2. 外國直接投資損失:自2015年以來,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成長速度是泰國的15倍。包括電子、汽車和加工食品產業等泰國主要出口產業可能會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地方,以獲得更好的關稅優勢。
部分分析師則指出,調降美國產品之進口關稅對泰國之影響將微乎其微,若泰國免除美國產品進口關稅,估計每年僅將造成約359億泰銖的收入損失,僅佔泰國政府總收入的0.2%,此外,美國進口產品本身就面臨低關稅,且數量有限。調降美國產品進口關稅對泰國經濟可能之益處包括:
1. 降低動物飼料成本:美國玉米比緬甸和寮國便宜14%。進口美國玉米可節省600億泰銖的動物飼料成本,提升泰國加工食品(雞肉、豬肉、寵物食品)出口的競爭力,同時減少在高地種植玉米的動力,從而減少農業燃燒產生的PM2.5排放。
2. 較便宜的藥品和醫療用品:美國醫藥產品和設備的進口將更加實惠,這將惠及公共衛生服務,同時不會損害瞄準不同市場的國內生產商。
雖然對美國進口產品實施零關稅可能會對某些產業造成衝擊,但將有助於穩定泰國經濟,防止其遭受更深層的損害。相較之下,如果美國對泰國進口產品徵收36%的關稅,其對泰國的工業、就業和投資所產生的連鎖反應,預計將造成1.23兆泰銖的經濟損失。
泰國匯商銀行(SCB)執行長Kris Chantanotoke表示,泰國約20%的出口產品(每年價值約2兆泰銖)銷往美國,高額進口關稅將帶來嚴重後果,並說明談判目標應旨在確保泰國與其他東協競爭對手相比不會處於明顯劣勢,理想情況下,關稅差距不應超過10%。渠警告稱,預計今年泰國經濟成長不會超過1.5%,下半年增速可能低至1%。諸多專家均擔心泰國可能陷入技術性衰退(technical recession)。
泰國盤谷銀行(Bangkok Bank)執行副總裁Kobsak Pootrakool強調,問題在於即將到來的經濟損失,無論泰國選擇哪條路,都會面臨某種形式的損失,關鍵在於選擇損失最小的道路。目前泰國落後於其他主要的東協國家,新加坡面臨10%的美國關稅,印尼面臨19%,越南和菲律賓面臨20%,馬來西亞面臨25%的關稅(仍在談判中),而印度等主要競爭對手即將達成協議,將其關稅從26%下調,泰國的選擇已所剩無幾。
渠另表示,鑒於美國關稅將對泰國出口業者造成最大影響,且出口部門約佔泰國GDP高達60%,泰國政府當前擬提出之2,000億泰銖紓困方案難以協助出口部門度過難關,泰國政府應考慮提高紓困方案總額,以協助泰國與越南、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區域競爭對手競爭。(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