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6 09:27

川普關稅「10%都很凶險」!中經院王健全:設主權基金助產業升級正是時候

川普關稅「10%都很凶險」!中經院王健全:設主權基金助產業升級正是時候,點名張忠謀、施振榮、童子賢當代言人
今周刊林韋伶
2025年7月16日 週三 上午5:00
6
台灣到底應不應該設立主權基金,又如果要設立應該如何落地、會面對哪些難關? 針對這些問題,台灣上市櫃協會在週五(7/11)舉行研討會,請來多位專家分享洞見。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台灣設立主權基金助產業升級正是時候,並點名張忠謀、施振榮、童子賢…等有公信力的人來當代言人,效果最好。 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則主張:「如果護國神山不在了,怎麼辦?台灣成立主權基金不是因為有錢,是為了分散風險、投資未來。」
「中東國家以主權基金加持,吸引AI大廠聯盟,讓資本帶動的技術驅動,就是最好案例」
台灣上市櫃協會創辦人施明豪指出,台灣設立主權基金,可以支持本土企業走向國際化、特別是現在在AI領域方面,最大的市場在美國,如果發展初期就能關注與投資,對後續的加碼會有很大幫助。
「我們看到中東國家透過主權基金的加持,吸引AI大廠聯盟,讓資本帶動、配合產業鏈的技術驅動,就是最好的案例。」

台灣上市櫃協會創辦人施明豪。(攝影:林韋伶)
施明豪也分析,台灣主權基金可以結合台灣的四大基金—退休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與中華郵政基金,來共組台灣的主權基金,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資金的規模,同時也能透過國際專業投資機構的操盤經驗,來提升投資績效。
主權基金用途多元 引發廣泛討論
在週五論壇中擔任主持人角色的政治大學前校長周行一先分析,主權基金通常有兩大主要功能──增收與促進產業發展。
例如,挪威的主權基金致力於穩定的財政收入,而中東國家則利用基金支持新興產業,實現經濟多元化,一些基金甚至結合上述功能,兼顧財政支持與經濟發展,他認為這類成功案例都能提供台灣參考。

政治大學前校長周行一。(攝影:林韋伶)
不過,周行一也提醒,設立主權基金不僅需找到穩定的資源來源,還應確保治理結構的完整性與透明度,基金治理機制應具備以任務為中心的績效考核機制,才能有效反映國家發展的政策目標。
媒體回應與輿論分布:65%支持設立主權基金
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則分享現況觀察指出:「大概有65%左右是支持的,那麼35%是比較偏向反對,但值得注意的是,反對者並非完全否定設立主權基金,而是認為『有很多東西需要建立,如果沒有的話,他們是反對的』」。
陳美伶分析,這顯示社會對主權基金的需求有一定共識,但對於相關配套措施仍有諸多討論空間。

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攝影:林韋伶)
時機成熟 台灣不能只有半導體
陳美伶以紀錄片「造山者」為例,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來自於50年前決策者的遠見與大膽投資,「如果當時他們沒有做這樣的決定,50年後的今天,半導體可能沒辦法有這麼好的成績」。
然而,她也提醒,台灣未來的競爭力不能只依賴半導體,「臺灣不能只有半導體,臺灣也不能只有AI硬體的部分」。
陳美伶直言:「如果這個護國神山不在了,那我們怎麼辦?」
設立主權基金的核心理由:不是錢多,而是風險與未來
針對社會普遍認為台灣因為外匯存底豐厚、稅收超徵才應設立主權基金,陳美伶提出不同觀點:「其實,我倒覺得不是因為錢多,才需要設主權基金,而是台灣有未來的風險,因此我們需要設立主權基金來做好準備」。
她強調,主權基金不僅能分散經濟風險,更有助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能見度。
陳美伶指出:「主權基金可以讓台灣有國際能見度,讓更多人看到我們」。
數位資產與區塊鏈納入討論 年輕世代參與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陳美伶特別提出應納入區塊鏈與數位資產的討論,她表示:「未來的討論上,我們要納入一些幣圈年輕朋友,看有沒有可能透過穩定幣這樣的機制,來讓主權基金未來的功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
對抗對等關稅衝擊 王健全:主權基金可助產業升級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則指出,台灣產業結構正面臨重大轉型壓力,主權基金的設立與落地將是推動產業升級與經濟安全的關鍵。
他強調:「如果沒有一個大的戰略,台灣是很凶險的,就算你拿到10%(對等關稅),傳統產業還是很慘。」
王健全認為,主權基金不僅是資金工具,更是國家產業升級、科技多元化與就業安全的戰略支柱。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攝影:林韋伶)
政府與民間協作,建立有效治理架構
王健全強調,主權基金的治理架構必須兼顧效率與透明,建議採取「政府出錢讓民間一起出錢,讓民間來主導」的模式。
他表示:「如果政府來主導都會有一個問題,通常會有圖利,會有人事、會計、審計的壓力,所以國外的基金有些是政府出錢、或讓民間一起出錢,讓民間來主導。」
他進一步建議,政府應以董事會方式監督基金運作,並邀請具公信力的社會賢達擔任董事長或董事,「像台灣主權基金可以去找張忠謀出來當一個比較有公信力的代言人,或是找施振榮、施崇棠、童子賢這些人,然後其他的就用執行長來做,政府只要用董事會來控制運作。」
為了確保主權基金的運作公開透明,王健全也建議:「所有的投資要上網,所有的績效要上網,就是要透明,這樣才會成功。」
資金來源與規模的現實挑戰
中華郵政前董事長翁文祺則明確表示,支持設立台灣的主權基金。
他指出,全球多數已設立主權基金的國家,包括挪威、新加坡等,都曾面臨設立過程中的困難,例如監督、管理與基金的執行,但他強調,這些問題並非台灣特有,而是普遍性挑戰,並認為設立過程中的困難可以透過具體討論與實務經驗得以克服。

中華郵政前董事長翁文祺。(攝影:林韋伶)
翁文祺從資金的角度切入,分析目前成立主權基金的潛在資金來源,他列舉三種方式:透過稅收、發行國債,或向其他金融機構借款。
他強調,借款模式下,基金運作必須符合金融市場的規範,包括談判條件與利息支付,這是全球主要主權基金常見的運作邏輯。他特別舉例,挪威的主權基金目前規模高達1.7兆美元,顯示經濟體規模直接影響基金的體量。他認為臺灣的基金規模應超越國發基金或台杉基金等小型模式,才能獲得參與重大國際投資案件的資格。
國內資金運作現況則以中華郵政作為例證。他表示,中華郵政的基金運作已達數兆臺幣,雖具小型主權基金的條件,但因屬國營機構,其運作目標主要限於穩定收益並繳庫,無法達成進一步的國際投資效益。
人才短缺與待遇問題成關鍵難題
在談及主權基金運作的人才需求時,他坦言,國內現有基金機構的人力多著重於國內市場投資,難以應付國際性投資需求,升格至全球運作的主權基金,不僅需要全面提升人才技能,還需擴展至國際高端人才的招聘,但目前國內的薪資待遇難以吸引這些專業人士。
也就是說,現行人事管理與薪資體制若無法突破,將難以支撐基金的全球化運作。
治理機制的重要性與未來產業佈局
在基金治理方面,他認為,透明性、獨立性與可問責性是基本要求,但不當的規範可能限制基金運作靈活度。他指出基金應更加重視戰略性投資,例如量子科技、新能源等產業,這些不易由民間主導的領域可藉由主權基金投入,鋪設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石。
設立主權基金難題浮現 林家振:台灣有結構性障礙
對於人才缺乏的問題,美國安卓樂資本合夥人、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林家振也有同感,他指出台灣若要設立主權基金,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高水準人才的招募。

美國安卓樂資本合夥人、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林家振。(攝影:林韋伶)
他強調許多國際主權基金都積極在美國前四名的學校積極招募、競爭激烈,甚至比進入美國八大投行還要困難。
第二個挑戰是薪資結構,林家振直言:「當然就是薪資的問題。」
由於整個產業給相關人才的整包薪資相當高,一方面要思考台灣能否給出足夠的薪資,「但真給出這種薪資的話,要擔心立法委員有沒有意見?那給這麼高的薪資的話,會不會也有很多關說就會過來?」
他提醒,國際金融業高薪是常態,但台灣社會與立法機關是否能接受這樣的薪資水準,是一大現實考驗
此外,他也提到官二代問題:「我們投行就是一堆官二代,尤其是在中國、香港,台灣是否也可能出現這樣情況?」
稅制、生活與國際競爭環境的挑戰
第三個問題則是整體環境與制度。林家振以稅制為例:「這些人才過來,稅率都是40%,但你到香港、新加坡去呢?馬上就賺了一台跑車,因為馬上稅率從40%減到16%。」
此外,台灣有沒有夠水準的國際學校能讓這些人才的小孩念書,也是個問題。
林家振總結,台灣若要與香港、新加坡等地競爭國際金融人才,必須在條件上達到同等水準。
傳統補貼產業方式不足面對挑戰 劉大年:應以主權基金支持新興產業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則主張,對台灣來說,僅依賴傳統補貼產業方式,已不足以應對未來挑戰,他認為台灣應積極探索透過主權基金支持新興產業的策略。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攝影:林韋伶)
劉大年指出,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台積電在全球先進製程市場佔據領先地位,然而,這樣的壟斷性優勢已引發其他國家的戒心。
美國目前正大舉扶植本地製造業,並對特定技術實施出口管制,以鞏固產業鏈主導權。
對此,他建議臺灣應透過主權基金的框架,為現有主力產業提供穩定支持,同時積極投資新興技術領域,擴大經濟規模,提升競爭力。他特別強調,發展新產業需具備全球產業視角,並善用資源進行策略性投資以提升台灣的經濟韌性。
強調即時行動的重要性
針對主權基金的落地進程,劉大年提醒,時效性是關鍵。他認為,政府應明確制定資金來源與運作模式等制度設計,加速執行步調。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