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0 22:44
中美8月經貿會談?陸:目前多層級保持密切溝通
2025-07-10 17:17:25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中國商務部今(10)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有關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可能會在8月初與中方談判代表會面。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咏前表示,目前雙方在多個層級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繼續加強對話溝通,以實際行動維護和落實好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何咏前指出,今(2025)年5月以來,在中美兩國元首共識指引下,雙方經貿團隊於日內瓦和倫敦舉行了經貿高層會談,達成了日內瓦共識和倫敦框架,並加緊落實有關成果,穩定了兩國經貿關係。盧特尼克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美方評估雙方貿易關係「暫時穩定」,為重啟談判奠定基礎;他希望在8月初能就更大規模的貿易議題舉行會談,屆時將聯同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及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一同前往,與中方官員會面。
針對銻和鎵等關鍵礦產正在透過轉運方式運往美國的消息,中國政府是否採取相關措施打擊關鍵礦產轉運和走私行為。何咏前表示,銻和鎵等戰略礦產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為堅決防止非法外流,今年5月,中國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已部署展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她強調,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亦充分考慮各國對上述戰略礦產合理民用需求,依法依規,對相關出口許可申請進行審查,並批准合規申請。
另外,對於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日發表演講,指責中國市場准入、補貼、政府採購、出口管制、產能過剩等問題。何咏前表示,歐方雙重標準,苛求他人,疏於律己;歐盟為補貼大戶,據初步統計,近2021年到2030年間,歐盟就計劃提供超過1.44兆歐元的各類補貼,成員國提供的補貼高達數千億歐元;關於政府採購,歐盟公共採購市場遠非歐方所標榜的平開放,實際上存在不少隱性壁壘;歐方並利用國際採購工具,採取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採購,正是在此情況下,中方才不得不採取對等反制措施,維護中國企業正當利益。
有關於出口管制,何咏前表示,中方已多次強調,中方的出口管制是審慎適度的,納入出口管制的物項,遠遠少於歐盟,中國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依法依規的,並專門為歐洲企業建立了加快審批的綠色通道,歐方非但沒有贊賞中方所做的努力反而對中方橫加指責;且歐盟高技術出口管制審批拖沓,程序繁冗,嚴重影響中歐產供鏈穩定。
另外,就歐盟領導人涉中產能過剩相關言論,何咏前回應,首先,衡量是否產能過剩,不能單純以產量和出口量作為標準;其次,中國新能源產業從全球視角和中長期看,並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反而有產能缺口,歐方指責毫無道理;再者,中方一直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努力使內需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最後,中國的綠色產品非但沒有衝擊歐盟市場,反而助力歐盟綠色轉型,令歐盟產業和消費者受益。因此,過剩的不是中國的產能,恐怕是歐方因為長期研發投入不足、產業競爭力下降而引發的過度焦慮。
她並表示,歐方領導人的有關言論並未如實反映中歐經貿關係現狀,亦未反映雙方經貿主管部門對話溝通取得的積極進展。有關於市場准入,中國始終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已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並主動擴大自歐進口,為歐盟企業帶來更多市場機會。反觀歐盟,近年來以公平貿易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濫用貿易救濟工具,並利用國際經貿規則空白,創製單邊工具,頻繁對中國企業發起外國補貼等調查,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倒退,營商環境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