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7-09 07:42

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9

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9
亞當·斯密說過,人生中的不幸與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人們過度高估各種處境間的差別。貪心過度高估貧窮與富裕之間的差別,野心過度高估私人職位與公共職位間的差別,虛榮心過度高估默默無聞與聲名遠播間的差別……沒錯,有一些境狀也許比其它境狀更值得我們偏愛,但沒有什麼境狀值得人們用太過激烈的方式去追求。
如果不是出於審慎的態度,不顧及正義法則,一個執意改變境狀的人,等於是在玩所有危險遊戲中最沒有勝算的那種,並且把全部家當都押在幾乎不可能贏的賭局上。
生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任何具體的對手,是「虛榮」和「恐懼」。在本已險象環生的人生中,虛榮是一種自殘行為。可以說,哪裡有虛榮,哪裡就有自我傷害。有些人命運不濟,與其說是運氣差,不如說是虛榮作梗。放下虛榮,就能減少消耗,節約生命成本;克服恐懼,就會降低貪婪,享受生活之從容。「不作風波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當下乃至未來,人們比拼的不是「競爭意識」,而是來自更高層面上的價值判斷、創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這正是俗話所說的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一個弱小而又有無限潛力的孩子,與其著力培養其「競爭意識」,不如專心培養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種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對世界、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品格本身就是競爭力。
構想一個孩子體質好,心理健康,有求知慾,開朗友善,自信平和,那麼即使他從未聽說過「競爭」這回事,在未來的人生中,有什麼樣的競爭會打敗他呢?
著名企業家,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可謂典型的「成功」人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曾經歷種種挫敗,卻一直堅持,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就。他說,「一流高手眼睛裡面沒有對手,所以我經常說我沒有對手,原因是我心中沒有對手。心中有敵,天下皆為你敵人;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這句話道出了他的成功秘訣。
放下競爭意識,才是拿起競爭能力。這正是老子說的「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也就是本文要表達的「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