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7-09 07:38

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3

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3
孩子點頭好象明白了,但做作業時還是傷心,情緒不高,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作業上,顯得心不在焉。我想請教尹老師,如何才能引導孩子面對考試有個好的心態?
雖然信件只是孤立地陳述了一個生活小片斷,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絕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才上二年級的小男孩為了一分之差而流淚,背後要多少相關事件才會孵化出這個結果呢?老師要孩子「反省為什麼沒得100分」,這真是瘋了,家長又在多大程度上推波助瀾了呢?
雖然這封信中家長開導孩子的話說得不錯,但從孩子的反應可以看出,他並不相信家長的話。孩子像雷達一樣,能準確感覺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只是為了開導孩子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孩子是會聽出來的,他不但不相信,反而會更難過。沿著這樣的心理軌跡一直走下去,十年、二十年後,這個小男孩會是個有競爭力的人嗎?
我們常用「格局」來評判一個人的發展潛力。有的人你會感覺他身上有宏大氣場,體內蘊蓄著蓬勃的能量,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我們會說他「格局大」。有的人則心胸狹隘,或有小聰明小心眼小鑽營,凡事很用心卻很無力,內涵讓人一眼望到底,我們會判斷他「格局小」。
我認識一位年輕人,他的微博大約只發兩類內容,不是勵志就是抱怨和罵人,情緒總在兩極上惴惴不安。他的父母都是當年經過艱苦奮鬥,從農村走出來的,在事業上小有成就。年輕人遺傳了父母的智商,小時候很聰明,父母對其寄予厚望,一直不停地給他勵志,要他處處勝出,孩子達不到,父母就不停地失望,不停地對他訓誡……
現在孩子成年了,對自己不滿意,總想做出個樣子給父母看,又力不從心,集合不起體內的能量,只能在勵志和咒罵中糾結著過日子。如果童年的生活總處於斤斤計較中,大格局從何而來呢?
不能不說,現在的童年生態環境太差了,成人把自己的焦慮過多地轉嫁到孩子身上,即使有「拼爹」這一說,壓力實際上最終都落在孩子身上,太多的孩子過早地被賦予競爭的責任,背負了攀比的重擔。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