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7-09 07:37

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2

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2
成年人的責任則是不打擾孩子的自我發展,有條件的情況下給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良好的啟蒙教育,呵護好兒童的好奇心,發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讓孩子有幸福感——這些教育學上恆定的真理,正是發掘兒童內在潛力、成全他未來競爭力的最簡單最重要的手段。
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看不到這些簡單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卻更願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競爭事務上。其理由是,社會需要競爭,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不能不說,這看似長遠的想法,實際上是短見。
有這樣心理的家長,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較重,喜歡給孩子灌輸一些弱肉強食的道理,喜歡計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如會背的唐詩比別人多幾首,是否上了重點校,成績排名如何,獲得了多少種證書……等等,不僅引導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動孩子和自己較勁,較少關心孩子內在的感受。表面看來這些家長站得高,其實不過是尿得稍遠而已。
當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各種「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長就力量開始分散,而競爭帶來的焦慮感又會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內心變得越來越羸弱。
我曾收到這樣一封信,寫信的是一個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信是這樣寫的:昨天,我兒子放學回家,晚上做作業時還好好的,一會兒拿出了一張試卷就開始掉眼淚,我以為沒考好,瞄了一眼分數,是99分,我問是怎麼回事?他就問:「媽媽,我數學一考就是100分,語文考試怎麼老考不了100分呢?」,說著就開始哭了。
我用您的方法告訴他,你自己把試卷訂正完,如果全對了,還是100分。可他含著眼淚說,可是在老師那裡不是100分,老師今天讓我們反省為什麼沒得100分。我告訴兒子,沒得100分沒關係,重要的是學過的東西有沒有掌握。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