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05 21:08

陸新能源車價格戰持續,車企轉向非價格激勵措施

2025-07-04 10:58:48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綜合港媒報導,全球諮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期,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變得成熟,市場將出現明顯整合,去(2024)年在中國銷售新能源汽車的129個品牌中,只有15個到2030年仍將保持財務活力,占據新能源汽車總市場份額的四分三。
此外,AlixPartners發布今(2025)年全球汽車展望報告指出,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仍在持續,但今年開始轉向更多非價格激勵措施,驅使實力較強的中國汽車商加快國際擴張步伐。
AlixPartners亞太區汽車及工業品諮詢業務負責人戴加輝(Stephen Dyer)表示,隨着中國國內增長放緩和全球貿易壁壘上升,中國電動車企必須專注於打造強勢品牌,投資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並在關鍵國際市場實現本地化營運,只有那些能夠快速適應、高效擴張,並同時應對中國國內外挑戰的企業,才能持續在全球舞台上取得成功。
AlixPartners預計,到2025年,中國品牌在其國內市場的份額將達到67%,而外國品牌的市場份額將持續下降。與此同時,隨着中國車企加快海外市場本地化進程,而歐洲車企產能利用率下降,中國汽車製造商預計到2030年將在歐洲市場的份額翻倍至10%。
報告指出,儘管價格競爭持續白熱化,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正透過成本優勢及保險補貼、現金返還、零息貸款等非價格激勵措施,來保持市場份額同時保障消費者的購車能力。此外,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洲的年產量將增加80萬輛,而歐洲本土車企則可能會關閉相當於1.5家工廠的產能(約40萬輛)。分析顯示,這推動了投資組合的調整,歐洲供應商已計劃處置超過180億美元的資產。
報告並預計,新一輪美國關稅帶來的成本預計在明(2026)年將達到約300億美元。根據AlixPartners的觀察,這些關稅正在促使許多美國企業考慮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以減輕關稅帶來的影響。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 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