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7-04 22:31

「實驗室長出來的鮭魚」你敢吃? 首款細胞海鮮 美國核准上桌

「實驗室長出來的鮭魚」你敢吃? 首款細胞海鮮 美國核准上桌


東森財經
2025年7月4日 週五 下午6:25





當你夾起一片鮭魚壽司,你有想過它的來源嗎?是來自寒冷北海的天然漁獲?還是水產養殖池的成品?如今一種全新型態的鮭魚正悄悄進入餐桌——它不曾游過大海、不曾長出魚鱗,卻能生食、入口即化,甚至讓名廚為它設計專屬料理。你願意吃「在實驗室長出來的魚」嗎?
這不是未來科幻小說情節,而是美國最新科技與飲食交會的真實案例。由舊金山新創公司Wildtype開發的細胞培養銀鮭,於2025年5月28日正式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成為美國史上第一款通過安全審查、合法販售的「實驗室海鮮」。這項突破不僅象徵食品科技的新里程碑,也引發消費者對「食物來源」與「未來飲食倫理」的深層反思。
與植物肉不同,這種細胞魚肉是真正由鮭魚細胞培養而來。Wildtype聯合創辦人之一的 Justin Kolbeck 表示,這並非「仿魚」,而是「真魚」——只不過是在無需捕撈、無需養殖的環境下,用細胞生長出來的。這意味著它不但免除動物宰殺,也完全沒有骨頭、鱗片、內臟等廢料,每一口都是可食部分。
Kolbeck說:「這領域幾乎沒有前人的研究,我們只能不斷嘗試,調配不同的營養組合,找出讓魚細胞能健康生長的方法。」
這款銀鮭已經進入了位於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的知名餐廳Kann菜單中,餐廳推出的料理不僅搭配香料番茄與醃漬草莓,更打出宣傳語:「成為全球第一批嚐到未來海鮮的人。」從食安角度來看,FDA在核准報告中明確指出:「Wildtype的細胞銀鮭,在安全性上與傳統魚肉相當,不含有害微生物,也不會對人體造成風險。」
▼舊金山新創公司Wildtype開發的細胞培養銀鮭,於2025年5月28日正式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成為美國史上第一款通過安全審查、合法販售的「實驗室海鮮」。(圖/翻攝自Wildtype)

這樣的技術改變了「養魚」的定義。Wildtype從2018年取得第一批銀鮭幹細胞後,便投入研發可支撐細胞健康生長的營養液與環境條件,細胞在不鏽鋼生物反應槽中成長約四到六週,便能產出足以生食的高品質鮭魚肉。
▼這款銀鮭已經進入了位於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的知名餐廳Kann菜單中,更打出宣傳語:「成為全球第一批嚐到未來海鮮的人」。(圖/翻攝自Wildtype)

除了食安,環保效益也是細胞魚肉的一大亮點,它不需要捕魚,不破壞漁業資源,也避免傳統水產養殖帶來的抗生素污染與廢水排放問題。德國細胞海鮮公司BLUU Seafood技術長Christian Dammann更指出,這種肉品因為沒有頭、骨、皮等無用部位,轉化效率遠高於一般魚類,「你看看一隻魚要從 10公斤長到100公斤要花多久?細胞培養只需要幾天」。
儘管如此,這項創新仍面臨產能與成本的雙重挑戰。目前 Wildtype 的年產量雖能達到5萬磅,仍遠遠不足以與市場上動輒上百萬噸的養殖魚競爭,Kolbeck表示:「如果期待這項技術能在五年內徹底改變世界,那就太樂觀了。」若要實現「平價化」,業界普遍認為至少還需5~10年的技術與產業升級。
此外,政治與法律阻力也悄然浮現。美國已有包括佛羅里達、密西西比等州通過法案,限制或禁止細胞肉的銷售。Wildtype對此表達憂慮,並多次派代表赴州議會說明,主張這不只是食物創新,而是一場回應氣候與糧食危機的必要革命。
在挑戰與機會並存的同時,這項技術也獲得不少名人與企業支持。從農業巨頭Cargill到好萊塢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都是支持者,身為反對過度捕撈與工業養殖的倡議者,狄卡皮歐呼籲以科技手段減少對海洋資源的依賴。
(封面圖/翻攝自Wildtype)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