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7-03 07:49
最艱難的環境中,往往孕育著最頑強的生命力。--3
最艱難的環境中,往往孕育著最頑強的生命力。--3
殷玉珍曾因勞累過度早產,白萬祥患上肺炎,但兩人從未停止治沙。
最初的十年,成效幾乎微不可見。樹木生長緩慢,沙丘仍不斷侵襲他們的家園,但殷玉珍始終相信,只要堅持,終有一天會看到改變。
第十五個年頭,轉變開始顯現。地窖周圍的沙丘穩定了,風沙減弱,小動物開始在樹叢中出現。
二十年后,昔日的沙窩變成了綠洲,吸引了鄰近的農牧民前來定居。
如今,經過三十六年的堅持不懈,殷玉珍夫婦治理的沙漠面積已達七萬余畝。
他們種植的喬木、經濟林超過兩千萬株,形成了一道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
他們的努力,帶動了周邊八十四戶農牧民參與治沙,共同改變著這片,曾被認為不毛之地的面貌。
殷玉珍的事跡獲得了國際認可。
她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等百余項榮譽。
還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中國女性,其治沙經驗被聯合國列為生態治理典范。
當初迫不得已的婚姻,如今看來是改變一片沙漠命運的起點。
那個曾在新婚之夜哭泣的少女,已成為沙漠中的傳奇。
殷玉珍經常站在她的"綠色王國"中,回想當年的絕望與現在的成就。
她常說,最初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后來卻成了生命的使命。
曾經的沙窩地窖,早已變成了寬敞的磚房,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樹林和果園,昔日只能彎腰進入的土洞,如今是游客紛至沓來的生態參觀點。
殷玉珍的故事提醒世人,最艱難的環境中,往往孕育著最頑強的生命力。
一個女子和一片沙漠的對決,在三十六年的時間長河中,最終以綠色的勝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