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louh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1-07 08:05
13檔強勢股 外資掃貨
【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2010.11.07 03:52 am
周線、月線、季線呈現多頭排列、且外資上周買超逾千張的強勢股共有13檔,並分布於電子上游、智慧型手機、金融、塑化、紡纖、營建等類股,這些個股上周五(5日)全都收紅。
這顯示,美國二次量化寬鬆政策鼓舞市場預期心理,資金「遍地開花」,不但流入電子類股,也流向金融、塑化、營建等傳產類股。不過,市場人士指出,投資人應觀察新台幣升值對電子股的衝擊。
11月3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再啟量化寬鬆政策,額度為6,000億美元,大致符合市場預期。全球主要市場大漲表態,回應美國的QE2政策,亞股也紛紛上漲。台股更一舉站上8,400點關卡,創下2008年6月中旬以來的新高。
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鍾兆陽表示,二次量化寬鬆政策鼓舞市場預期心理,熱錢湧入,不論是電子或傳產龍頭股,都成為資金青睞重點,也帶動指數突破新高水位。
鍾兆陽分析,塑化與紡織受惠原物料價格上漲快速,相關廠商擁有低價庫存因素的效應振奮股價,實際上並非產業結構變化。未來較看好的類股,仍是股價基期低及正向改變的標的,如電子上游股價即處於相對低檔。
鍾兆陽認為,電子股不少族群價格都較合理,受惠新台幣升值的資產族群也具投資機會,反倒獲資金追逐的原物料股較有修正風險。耶誕節、中國農曆長假等年度消費旺季將至,將為電子股帶來復甦機會。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諶言指出,評估年底歐美假期需求,與中國年節鋪貨效益,國內電子業營收將可回升,操作策略可增持電子股,以IC設計、智慧型手機為重心。
滙豐台灣精典基金經理人王宗傑說,周五電子股受到匯損疑慮干擾,占大盤成交比重降到五成以下,顯示投資人仍擔心匯率問題對電子業收益的衝擊,後市仍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