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on chen 發達公司總經理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1-07 06:09

傳產、金融推升大盤創今年新高 投信:慎防外資反手調節

美國聯準會(Fed)確定展開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台股、匯市週五(11/5)同步大漲,在傳產金融噴出帶動下,尾盤上漲91.49點,收盤指數來到8449.34點創下今年新高,成交量則放大至1542.7億元。觀察外資連12日買超已突破1022億元,多集中於大型權值股,投信法人則持續賣出中小電子股。電子股受到新台幣強升衝擊,整體表現仍然疲弱,傳產族群則相對強勢。不過,基金經理人提醒,由於目前資金面仍由外資主導,而外資匯入主要是看好亞幣升值的擴散效應,而非由基本面看法切入,盤勢熱度仍須以外資動向馬首是瞻,若台幣升值空間未如預期,外資反手調節賣壓將導致資金行情的反轉。
QE2資金挹注 美股表現動見觀瞻
匯豐台灣精典基金經理人王宗傑指出,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出爐後,美國營造更寬鬆的貨幣市場環境,將促使利差交易更為熱門,預料資金將大舉擁抱非美元資產,只要是具基本面強、匯率升值題材的非美元資產,仍將受國際資金青睞,而擁有匯率升值優勢的亞股,預期將繼續承受外資關愛的眼神,台股的資金行情仍可期待。
匯豐安富基金經理人石隆智提醒,美股自9月以來就一路上攻,未有拉回整理的走勢,以道瓊指數為例,創下今年的新高,短線漲幅已大,市場擔心恐有過熱的跡象,漲多拉回的壓力也將日益增加。因此在觀察未來股價表現之際,美股的動態也須留意。
原物料族群領先表態 傳產延續勝出電子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諶言表示,除受惠資金潮和亞洲國家貨幣升值帶動,台股原物料概念股轉強,亦受惠近期棉花、亞洲原油以及EG報價走高;資產股表現則持續受惠美元疲軟走勢而表現亮眼。
此外,塑化、紡纖等傳產族群近期雖漲多回檔,但受缺料與需求帶動下,第4季獲利仍有走升空間,股價後市仍不看淡。此外,在花博、直航等題材拉抬下,也讓運輸、觀光百貨類出現明顯漲勢,預期在旺季效應與美元走弱效應發酵下,傳產類股仍處多頭格局。
展望未來,諶言指出,10月美國與中國製造業指數強勁,且第三季企業財報大多優於預估,看好國際股市趨市向上。評估年底歐美假期需求,與中國年節鋪貨效益,國內電子產業營收將可回升。操作策略可增持電子股,以IC設計、智慧型手機與零組件為佈局重心。
外資買超累積達千億 後續動向需密切注意
保德信新世紀基金暨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張淑蕙表示,台股從2005年以來,外資法人連續淨買超達千億以上,未包含本周共有13次,分析過去經驗,外資連續大買後,台股後1周、後2周,或者後1個月平均漲跌幅分別為0.07%、1.11%及1.42%,反應當外資買盤力道擴大時,台股短時間不一定有正面反應,但隨著後續時間拉長往往有不錯表現,尤其1個月後大盤上漲機率高達76.92%。
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鍾兆陽表示,以當前架構來看,指數傾向橫向盤整發展,短期KD指標來到高檔並有背離現象出現,回檔修正的壓力日益放大,雖然指數不斷墊高,但日成交量能否跟進上漲速度仍在未定定數,未來台股維持高檔振盪格局的發展機率偏高;資金面仍由外資主導,主因看好亞幣升值的擴散效應而非由基本面看法切入,盤勢熱度仍須以外資動向馬首是瞻,若台幣升值空間未如預期,外資反手調節賣壓將導致資金行情的反轉。
營收將可回升。操作策略可增持電子股,以IC設計、智慧型手機與零組件為佈局重心。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