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sllouh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1-06 08:17
物價蠢動 官員保證年底前不漲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林淑慧/台北報導】 2010.11.06 03:27 am
國際大宗物資狂飆,國內物價也跟著漲?行政院主計處說「免驚」,國內物價在年底前可望維持平穩;經濟部次長林聖忠掛保證,如果進口物價上漲導致國內物價上漲,政府將協調業者「共體時艱, 不要漲價」。
主計處昨天公布,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點五六,漲幅落在官方預期範圍內,主計處第三局物價科長吳昭明說,今年天氣好,蔬果價格穩定,前十個月的食物類價格指數漲幅不到百分之○點二,預料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波動。
另外,十月分躉售物價總指數(WPI)一○七點九三,年增率為百分之三點八四,WPI代表廠商成本,WPI增幅遠大於CPI,意味著多出來的成本,廠商只能自行吸收,無法轉嫁。
經濟部下周一將召開「重要商品及原物料市況監理小組會議」,林聖忠說,如果漲價壓力真的很大,行政院也將召集跨部會的物價會議,因應變局。
經濟部資料顯示,這一年來,國際大宗物資漲勢驚人,玉米漲了四成五,黃豆上漲兩成,小麥漲幅百分之四十,不過消費者似乎未感受「漲價」切身之痛。
經濟部官員說,國內物價相對平穩,應與船期有關,以小麥為例,十月分麵粉公會採購價格是每公噸三百四十一美元,比起九月分已漲了兩成,不過十月分的小麥, 兩個月後才運到台灣。
換句話說,目前國內小麥報價落後國際市場二個月,九、十月的漲幅都未反映,如依照國際行情來看,玉米、黃豆價格預料都會持續上漲。
事實上,國內物價緩慢、悄悄上漲,例如沙拉油「出廠價格」調漲了百分之八,麵粉也漲了百分之三點五,不過,目前除了台糖的沙拉油零售價確實調漲外,其他國內廠商都尚未針對消費者「反映成本」。
官員強調,如果國際原物料飆漲得太超過,不可能讓廠商全部把價差吃掉,一定會讓他們合理漲價,只是如果廠商漲價的範圍太誇張,公平會會介入調查,經濟部也會進行道德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