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靓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5-25 07:43

賴清德拋成立主權基金 黃士修質疑「央行淪提款機」:無償撥用恐破壞資產負債平衡

李孟恩
2025年5月24日 週六 下午3:27





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周年演說中提出成立「主權基金」的政策構想,宣示政府將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央行前總裁彭淮南近日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成立主權基金「茲事體大」,強調應制定專法,並設立專責機構負責管理,同時不應無償動用外匯存底。對此,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發文提到,無論從經濟學觀點,或從央行實務操作的角度出發,都必須先確立嚴謹的法律框架,明確資金的產權歸屬與治理機制,建立獨立的董事會與專業管理團隊,並設計透明的監督與問責流程。
談論主權基金財源前,得先搞清楚什麼是外匯存底?黃士修解釋,外匯存底來自經常帳、資本帳與金融帳順差的累積,產生外匯淨流入,中央銀行為維護匯率穩定,會進場買入這些外匯,從而增加外匯存底。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購買」外幣使用的本幣,便是現代貨幣發行的本質。
成立主權基金有疑慮?黃士修:產權不清是當前最大結構性風險
黃士修舉例,假設一家出口商收到100萬美元的貨款,存在商業銀行A的帳戶,銀行A將100萬美元賣給央行,央行會記錄外匯存底增加100萬美元。同時,央行會在銀行A的準備金帳戶,增加3000萬新台幣(設匯率1:30)。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看,外匯存底100萬美元是資產增加,準備金3000萬新台幣是負債增加,這便完成了市場上的貨幣供給,也就是俗稱的「印鈔票」,所以央行的外匯存底和準備金,資產和負債是一體兩面,「央行本身不是公司,外匯存底不是央行賺來的錢,只是國家為市場保留的備用金。」
黃士修提到,中國有一個用語叫做「1分錢掰成兩半花」,意為非常節儉。外匯存底當主權基金,則應該喻為「1塊錢當成2塊花」,因為它本來是換成1塊錢。在組織管理和生物學領域中,有所謂的「懶螞蟻效應」,看似不活躍或效率較低的個體,實則扮演著重要戰略角色的現象。外匯存底備而不用的天性,系統冗餘和安全邊際也是一體兩面。黃士修指出,彭淮南的堅決,實際上是在為「產權界定」劃一條紅線,在主權基金議題中,產權不清是當前最大結構性風險,沒有之一,無償撥用可能破壞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尤其導致資產所有權的模糊。
黃士修提出質疑:央行變政府提款機
黃士修表示,好比一個家庭,把負責維護家庭穩定的「緊急預備金」直接歐印一支高風險股票,一旦投資失利,整個家庭的穩定都會受影響。如果政府可以隨意「無償」從央行帳上劃撥外匯存底,這形同把央行變成政府的提款機,央行將難以超然地執行其穩定物價、維護金融秩序的職責。誠然,有些國家的主權基金可動用外匯存底,例如新加坡的GIC、中國的CIC,但它們都是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公債,取得本幣後向央行買匯,再將資金委託專責機構管理,這是將外匯存底「有償撥付」給主權基金的方式,確保央行的獨立性。
黃士修說明,發行債券籌措資金,意味著主權基金資本來源是明確的「負債」,這筆錢從一開始就有清晰的資金成本、還款來源和管理責任。至於是否要舉債數千億到上兆的特別預算,就留待立法院堂堂正正地討論,「容我再度強調,主權基金並非單純的資金池建立,核心命題在於交易成本與產權界定,以及在實務上的制度演化與組織邊界問題」、「畢竟我們不想再看到,與政黨關係良好的利益集團,挪用公帑圖利自己的政治尋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